《第五號屠場》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這是當代著名美國作家庫爾特·馮納古特的代表作。本書1987年漓江出版社出版,董樂峰譯。
小說敘述主人公畢利在二次世界大戰前后的經歷。畢利出生于一理發師之家。中學畢業后就上了一所驗光專科學校,不久應征入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服役。還沒有參加一場真正的戰斗就成了德軍俘虜,被運往德累斯頓城的一個名叫“第五號屠場”的集中營。畢利在途中歷經千辛萬苦,目睹了德國法西斯的暴行。1945年2月,畢利目擊了“歐洲有史以來最大的屠殺”。有著千年歷史文化的古城德累斯頓遭盟軍轟炸,全城化為灰燼,死傷無數。畢利死里逃生,戰后通過俘虜交換被運回美國。重新進入驗光學校。畢業后以配鏡為業,逐步發跡,生活美滿。后來一次空難中畢利雖然又一次幸免于死,卻因此得了精神分裂癥。1967年,他自稱被來自541大眾星的飛蹀綁架。回來后更加精神恍惚,精神錯亂,常在報刊,電臺上發表奇談怪論,大談他在大眾星上的生活經歷和感受。畢利的形象是二戰前后美國一代人的形象,他的悲劇是美國的悲劇,人類的悲劇,反映了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創傷,小說中充滿怪誕的人物,不乏荒唐的笑話,更有苦澀的幽默。是一部有著藝術獨創性的作品。
上一篇:《笑的歷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第四病室》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