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舞蹈文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羅雄巖著,1988年北京舞蹈學院出版。作者是我國解放后第一代民間舞蹈教師。他以自己40年來從事民間舞蹈教學研究的成果和在長期采風中占有的大量資料為基礎,對中國民間舞蹈進行了一次科學化、系統化的探討。
作者認為:“舞蹈是一種文化現象,是通過人的形態、神態進行傳情表意的藝術形式。它的形成受自然與社會兩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它的表現形式包括身體與精神兩個方面,在用身體表現思想感情的同時,也體現了該民族歷史形成的文化特征。舞蹈之所以是文化,就在于它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發展緊密結合;它又同人類自身的發展密切相關,是由人在勞動生活中逐漸形成的體態和對社會觀念的反映構成的。”從上述具有創意的總論出發,作者首先對舞蹈文化的概念及其各層次上的舞蹈研究問題進行了開拓性的界定。并對舞蹈與其他姊妹藝術的關系,對多種文化因素在舞蹈發展進程上產生的影響進行了有理有據的分析。以湘西苗族的“接龍舞”為例:“原是‘龍師’帶頭,由8名姑娘持傘、手帕表演的祭祀性舞蹈。表現接龍到家,家宅吉祥、興旺。現在這種舞蹈已成為民俗活動。每年農歷四月八日,由有名望的婦女帶頭,率幾百名姑娘表演接龍舞,盛況空前。”作者采用歷史的,實證的寫作方法,對中國各民族的民間舞蹈概況、歷史淵源及主要藝術風格特點進行了細致具體的描述。對各民族、各地區之間存在著的交流與融合現象進行了許多前人所未道的研討,提出了很多具有重大意義的見解。例如:“漢族舞蹈的扇子、手巾道具,在壯族的一些舞蹈中通用;漢族的秧歌、高蹺在滿族地區盛行,并成為共同的民間舞蹈形式。滿族有踩著高蹺表演的‘揚烈舞’,白族有高蹺耍馬的民間舞蹈形式。”以上這些文化現象的深入研究,使本書具有了超出舞蹈自身的社會學、民俗學意義。
上一篇:《中國字典史略》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中國經濟思想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