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辛笛》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列車軋在中國的肋骨上
一節接著一節社會問題
比鄰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間的墳
生活距離終點這樣近
夏天的土地綠得豐饒自然
兵士的新裝黃得舊褪凄慘
慣愛想一路來行過的地方
說不出生疏卻是一般的黯淡
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
都是病,不是風景!
一九四八年夏
在滬杭道上
詩人懷著對故土的刻骨思念,從海外回到揚子江畔,他卻憤然發現眼前的農村是如此一番風景! 英國詩人奧登和葉芝的一些抒寫現實的詩作曾給了他很大的影響。《風景》就是這樣一類題材的詩。
這首短詩運用暗諷和重點對比的手法,寫得婉約而含意深刻。詩的第一句就以它黯淡的象征性賦予醒目的視覺形象。把鐵軌比喻為中國的肋骨,形容得何其瘦骨嶙峋,簡直令人感到心痛。而社會問題像一節節的列車,又何其多也,壓得人喘不過氣來。接著詩人的目光由俯視而轉成從內向外側視,看到“比鄰而居的茅屋和田野間的墳”。這一景象是十分寫實的,在四十年代的農村隨處可見,但此處突出地將茅屋和墳這兩個意象同時組合在一個畫面中,并用連詞“和”來聯接,詩的蘊意也就從寫實上升為哲理的思考:生與死的距離近得出奇,中國人竟是如此渾渾噩噩地了結一生。“夏天的土地綠得豐饒自然/兵士的新裝黃得舊褪凄慘”,在對稱的兩句中運用色彩的不同,表現出自然與人的對比,而后一句的“新”與“舊”則顯露出同一對象本身的反差,恰當地形容了被迫當壯丁的士兵命運何其可悲。“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瘦”字的重復使用,著重比較出瘦的程度,與首句的“肋骨”遙相呼應,由此順理成章地得出結論:“都是病,不是風景!”
全詩在末句才使用標點:逗號和驚嘆號,這不僅明確點出本詩的主旨,而且直指題目,原來全篇做的是反題文章。“風景”這個詩題也就具有暗諷的意味。作者在時間空間的調度轉化,議論和形象的交錯重疊中完成了現實批判情緒的傳達,構成一幅民生凋蔽的獨特的“風景”。
上一篇:《題照相冊·杭約赫》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風沙·阮章競》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