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層塔頂的黃桷樹·傅天琳》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七層塔頂的黃桷樹
像一件高高晾著的衣衫
曠野
拖著它寂寞的影子
許是鳥兒口中
偶而失落的一粒籽核
不偏不倚
在磚與灰漿的夾縫里
萌發了永恒的災難
而它稀疏的椏枝上
麻雀吵鬧著
正在筑巢
而它伸直的手臂
像要抓住破碎的云片
捎去
并不破碎的盼望
它盼望什么呢? 我不知道
猶如我不知道
它搖曳的枝葉
是掙扎,還是舞蹈
是的,它活得多別扭
但絕不會死去
它在不斷延伸的歲月
把孤獨者并不孤獨的宣言
寫在天空
簡括地說,“七層塔頂的黃桷樹”這一意象,寫出了有著不幸遭際并在異常環境中生長著的一類人,隱喻著一種錯位的、被扭曲的人生。
全詩共分五節。第一節寫“黃桷樹”的形象,突出它的“錯位”和“寂寞”。黃桷樹當然應該生長在大地的土壤上,不管這土地是肥沃還是貧瘠;但嚴峻的現實是,它竟被置于“七層塔頂”,“像一件高高晾著的衣衫”。這是非?;闹嚨默F象。于是,離開了家鄉(土壤)、離開了同伴(樹林)的黃桷樹,只能寂寞地投下它孤單的影子。第二節寫“黃桷樹”的遭際,表現了命運的難以捉摸及其造成的個體的不盡的苦難。鳥兒的口偶而灑落一顆樹籽,便注定了黃桷樹一生的命運。對鳥兒來說,它完全是無意的,并不明了它的無意將造成怎樣的后果。但正由于此,才暗示出命運充滿著隨機性、偶然性和巧合性。黃桷樹只能在“磚與灰漿的夾縫里”求生存,它的一生意味著災難。第三節寫“黃桷樹”在災難中的盼望。惡劣的生活環境使它發育不良,只長出“稀疏的椏枝”。然而最大的痛苦還不在于此,而在于麻雀自由自在的生活與它形成的鮮明對比。它在逆境中還沒有泯滅希望,還想抓住什么,寄托什么??墒牵磺卸际敲H坏幕孟搿5谒墓潓?ldquo;黃桷樹”的矛盾。它在盼望,但盼望什么卻不為人知;它在“搖曳”,但這是苦難的掙扎還是自娛的舞蹈? 同樣難以理解。它的內心世界是鎖閉的,與人隔絕的,但有一點卻是肯定的,即它的存在就是一個最大的矛盾,它不能暢快地活,但也不會絕望地死,它永遠處于半死不活的尷尬境地。第五節寫“黃桷樹”所寓示的人生意義。它的半死不活狀況歷史地存在著,就像“七層塔”作為古老的歷史遺跡存在著一樣。作為一棵樹它永遠是孤獨者,但作為一種人生的象征卻“并不孤獨”,它能在人間找到眾多的認同者和共鳴者。因此,它存在的意義在于把“宣言寫在天空”,激發起人們對自身或他人命運的關注和思考。這也就是本詩所揭示的意蘊深廣的人生主題。
與以樹寫人的題旨相契合,本詩藝術上的最主要特點是移情于物。“拖著它寂寞的影子”,“萌發了永恒的災難”等,都明顯地投射著詩人主體的情感。黃桷樹在人的對象化、情感化過程中,與人的形象和命運達成了某種程度的同一。“像要抓住破碎的云片/捎去/并不破碎的盼望”則更進了一層,詩人的情感和想象賦予黃桷樹以人的追求與內心欲望,從而在心理層次上建構起人與樹的象征關系。當然,詩人“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掌握著恰當的分寸感。也就是說,詩人并沒有將物我渾然一體,而是保持著對象與主體之間一定的審美觀照距離。如詩人點到“盼望”,但“它盼望什么呢?我不知道”,這就從上面的情感的觀照轉入這一節的理智的思考,從情感的移入過渡到意義的發掘,作者移情于物,體現了女性情感的細膩和富于想象的特征;而強調作為思考主體的“我”的存在,則又表明詩人追求哲理性的一貫志趣。
在語言的運用上,本詩注意口語化。全詩不講究詩行的整齊,詩節的勻稱,詩句的押韻。作者追求的是語從口出,自然天成,但我們卻能從看似隨意的詩句中體味到詩意的濃縮,從異常樸素的語言中感受到清新的氣息和力量。其原因在于,詩人不在語言的句型和形式層次上下大功夫,而在語言的內在意蘊層次上追求新巧和詩味。
上一篇:《一顆葡萄·車前子》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三代·臧克家》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