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阿鼻
【出典】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一○《一切大眾所問品》:“若如是者,即是邪見;若有邪見,命終之時即應(yīng)生于阿鼻地獄。”同書卷一九:“阿者言無,鼻者名間,間無暫樂,故名無間。……假使一人獨墮是獄,其身長大八萬由延,遍滿其中間無空處,其身周匝受種種苦。”唐·釋道宣《續(xù)高僧傳》卷八《釋慧遠(yuǎn)》:北周武帝廢止佛教,“遠(yuǎn)抗聲曰:‘陛下今恃王力自在,破滅三寶,是邪見人,阿鼻地獄不揀貴賤,陛下何得不怖!’”
【釋義】 “阿鼻”即“阿鼻地獄”的省稱,梵文意譯為“無間”,即受苦永無間斷,是佛教所稱八大地獄的最苦一獄。詩詞中常以此喻苦難無邊。
【例句】 都沒蓑衣笠子,多少風(fēng)煙雨雪,便是活阿鼻。(葛長庚《水調(diào)歌頭》[吃了幾辛苦]2568)這里用“活阿鼻”喻指詞人所經(jīng)歷的痛苦難熬的世間生活。
上一篇:典故《阿鵲》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阿龍》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