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七葉貂蟬
【出典】 《文選》卷二一晉·左太沖(思)《詠史八首》其二:“金張籍舊業,七葉珥漢貂。”唐·李善注:“班固《漢書·金日䃅贊》曰:‘夷狄亡國,羈虜漢庭,七葉內侍,何其盛也。’七葉,自武至平也。又《張湯傳贊》曰:‘張氏之子孫相繼,自宣元已來,為侍中、中常侍者凡十余人,功臣之后,唯有金氏、張氏親近貴寵,比于外戚。’珥,插也。董巴《輿服志》曰:‘侍中、中常侍,冠武弁,貂尾為飾。’”
【釋義】 西漢服制,侍中、中常侍冠武弁,飾貂尾。七葉貂蟬即七世任侍中、中常侍一類的高官。金日䃅和張湯均“七葉珥漢貂”。后世常用此典喻指世代高官,子孫富貴。
【例句】 此去沙堤步穩,調金鼎、七葉貂蟬。(張元干《滿庭芳·壽富樞密》1096)這里以“七葉貂蟬”為喻,祝愿富氏子孫后代富貴綿長。
上一篇:典故《七十欠三年》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七子成行》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