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麟
【出典】 《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晉·杜預注:“麟者,仁獸,圣王之嘉瑞也。時無明王,出而遇獲。仲尼傷周道之不興,感嘉瑞之無應,故因《魯春秋》而修中興之教,絕筆于獲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為終也。冬獵曰狩,蓋虞人修常職,故不書狩者;大野在魯西,故言西狩。”《左傳·哀公十四年》:“西狩于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鉏商獲麟,以為不祥,以賜虞人。仲尼觀之曰:‘麟也。’然后取之。”晉·杜預注:“大野,在高平鉅野縣東北大澤是也。”《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及西狩見麟,曰:‘吾道窮矣!’”
【釋義】 魯哀公十四年春,在西部的大野打獵,有人捕獲一只麒麟,孔子為之感傷,于兩年后逝世。相傳為孔子據《魯史記》所修的《春秋》,即結束于“西狩獲麟”之句,后世用作詠孔子的典故 ,也用于表現感時或著述輟筆。
【例句】 ①希圣如有立,絕筆于獲麟。(李白《古風》其一1670)這里自謂愿效法孔子,窮盡有生之年從事寫作。②西過獲麟臺,為我吊孔丘。(李白《送方士趙叟之東平》1791)相傳鄆州(東平)有獲麟臺。這里借以點明趙叟的去向,并述懷古之情。②高興知籠鳥,斯文起獲麟。(杜甫《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2429)這里用孔子泣麟事,自述道雖窮,而文思反得到激發。④獲麟書諸冊,豢龍醢為臡。(元稹《青云驛》4456)這里舉“獲麟”之事為一例,指出靈物猶有遭到困厄之時,借以映襯對人生坎坷的詠嘆。⑤別號行鳴雁,遺編感獲麟。(唐彥謙《吊方干處士二首》其一7669)這里用“獲麟”為喻,將方干的遺作同孔子編《春秋》相比擬。
上一篇:莫愁
下一篇:落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