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非英雄主義
指作家 (尤其是現代派作家) 塑造不同于傳統英雄人物的“反英雄”(Anti—hero) 形象的方法。“反小說”被認為是對傳統的小說形式的反叛,“反英雄”則表現了對小說內容的挑戰。傳統的英雄人物活潑堅強、勇敢而且孔武有力,人們逐漸懷疑這類人除了在廉價的浪漫小說中以外是否存在,因而出現了“反英雄”人物。也有人認為它是英雄的另一面。最早的例子即是塞萬提斯塑造的唐吉訶德。18世紀以來的歐洲文學中也能找到這類人物。到19世紀后半期,小說家們的“英雄”越來越接近普通人,也越來越多地拋棄了小說中傳統的英雄的品質。這種傾向在20世紀早期的創作中成為一種普遍的實踐,如威爾斯和貝內特的小說及喬伊斯的《尤利西斯》。但他們喜歡稱之為“非英雄” (Non—hero)。這些“反英雄”人物拒絕接受文明社會的行為規范,有的故意反抗,有的則無視它們的存在,另外 一些人則游離于社會之外,蔑視他們把握不住的東西,二次大戰后“反英雄”成為一些作家創作的小說、戲劇中的重要人物,并有新的發展,被賦予了更新的內涵。如金斯萊·艾米斯的小說《幸運的吉姆》中的吉姆,約翰·奧斯本的戲劇《憤怒的回顧》中的吉米·波特,約瑟夫·赫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中的尤瑟林等。這些人物不同于傳統的英雄形象,同時也不同于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這類“不夠常人”的“反英雄”成為某些作家塑造人物的原則。法國“新小說”派作家以及現代派作家中相當多的人都對它的成長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上一篇:西方文學·默多克
下一篇:西方文學·感覺移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