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詩辨妄
詩經學專著。三十四條。宋代鄭樵(1104—1162)撰,今人顧頡剛輯。樵字漁仲,福建興化軍莆田(今屬福建)人。讀書夾漈山中,不應科舉。初為經旨、禮樂、文字、地理、蟲魚、草木、方書之學,皆有論辨,后所著《通志》書成,入為樞密院編修官,學者稱夾漈先生。造述甚富,著作等身。據顧頡剛《鄭樵著述考》統計,就有近六十種,其中與《詩經》有關的,有《詩辨妄》六卷、《詩傳》二十卷,俱已散佚失傳。《古今圖書集成·經籍典》載有鄭樵《詩辨妄》自序一篇,本文二十三條。所謂自序,是輾轉采用《藝文略》的按語刪節而成,本文二十三條,前二十二條俱見樵所著《六經奧論》,第二十三條“序草木類兼論詩聲”竟是摘抄《通志·昆蟲草木略》之序。為此顧氏重新搜輯佚文,編成這個新的輯本。《詩辨妄》極力反對《詩序》。《詩序》的真偽和價值,歷來聚訟紛紜,唐代韓愈、北宋歐陽修都已指出《詩序》不出于子夏,鄭樵更認為《詩序》絕非子夏所作,所論十分精辟。此外,論及《小序》釋義不當的就有二十馀篇。如謂《芣苢》全無“樂有子意”,《簡兮》美君子“何得為刺詩”? 《將仲子》“無與于莊公叔段之事”,皆中肯綮。《節南山》序言“家父刺幽王”,家父乃桓王時人,鄭樵指出:“自幽及桓,蓋七十年,何得家父復仕幽朝?”《召旻》之詩,首章言“旻天疾威”,卒章言“有如召公”,本是取始末章一字為題,更無深意,《詩序》云:“旻,閔也,閔天下無如召公之臣也。”《蕩》首句“蕩蕩上帝”,謂天之蕩蕩然無涯也,故取“蕩”字名篇,序者不知所出,則曰“天下蕩蕩然無綱紀文章”,是皆題外發揮,背離詩旨,故鄭樵揭而出之。鄭樵鄙夷《詩序》,有些說法,雖流于偏激,甚至矯枉過正,但他勇于疑古,直抒己見,盡揭《詩序》之非,對于南宋朱熹考辨《詩序》產生了直接的積極的影響。鄭樵特重名物之學,《詩辨妄》輯本中,有關考辨鳥獸、草木、天文、地理的論述,不少概見。鄭樵治詩,很注重聲歌。在《詩辨妄》中論風、雅、頌說:“凡制文字必依形依象而立,風、雅、頌皆聲,無形與象,故無其文,皆取他文而借用。如風本風雨之風,雅本烏鴉之鴉,頌本頌容,奈何敘詩者于錯字中求義也?”他考定“風、雅、頌皆聲”,申述他以樂說詩,主聲不主義的觀點。清代阮元的釋頌,章炳麟的說雅,未嘗沒有受到鄭樵的啟迪。可惜《詩辨妄》中論詩樂、論聲歌者還不多見,估計原有而已散佚。《六經奧論》尚有數篇,可供查考。《詩辨妄》輯本收入《古籍考辨叢刊》第一輯。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詩話總龜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詩鏡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