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唐詩正聲
唐詩總集。有兩部較為著名。①明高棅編。高棅曾選編《唐詩品匯》,因嫌其泛博,乃撮其精粹,刪定為二十二卷,定名《唐詩正聲》。全書收一百四十余位詩人的作品九百三十馀首,其選錄標準沿《唐詩品匯》,仍“詳乎盛唐”,“次中、初唐”,“元和以還間得一二聲律近似者”。書中評注俱從舊本,唯詩人小傳更為詳核。編者雖然標榜以聲律興象。文詞理致作為品評詩篇之依據,實際上真正看重的乃是聲律、格調。因此《品匯》與《正聲》之區別不單純是繁與簡,而是標舉盛唐與格調之傾向是否鮮明。《正聲》之目的在于揭示唐詩之“正聲”,以供詩人模擬效法。對有明一代詩創作影響至巨。此書在明代頗多爭議,楊慎在《升庵詩話》中極為貶低,云:“高棅之選,誠盲妁也。”但是持肯定態度的還是居多數,胡應麟認為唐詩選本“至明高廷禮《品匯》而始備,《正聲》而始精”(《詩藪》),何良駿亦認為此選“格最正”。明人刊刻甚多,有正統七年(1442)彭曜刻本,嘉靖二十四年(1545)何城刻本,延陵吳氏西爽堂刻本等。明崇古堂本又與《古詩正聲》合刊。明人桂天祥和郭濬又各有評點,可見當時影響之大。②清馬允剛編。馬允剛,字見一,號雨峰,乾隆五十三年(1788)舉人。此書四十七卷,以詩人時代先后編次,兼收各體。每位詩人皆有評述,又將各詩體、詩人進行相互比較,為其他選本所不及。有嘉慶二十一年(1816)耘經堂刻本,山東圖書館有藏。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唐子西文錄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唐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