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作名·子夜歌
南朝樂府民歌篇名。屬《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見《樂府詩集》卷四四。“吳聲歌曲”簡稱“吳歌”,系流傳于長江下游,即今江蘇南京(古稱建業)一帶的南朝民歌。《子夜歌》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作品。據《舊唐書·音樂志》記載:“《子夜》,晉曲也。晉有女子夜,造此聲,聲過哀苦。”說明作曲者是晉代一個名叫子夜的女子,而歌詞則為佚名的群眾創作。《子夜歌》為南朝民歌的代表作。現存晉、宋、齊三代歌詞共四十二首。內容多反映市民生活情調,以婦女的口吻歌唱愛情生活的悲歡離合。形式上為五言四句,多用雙關隱語和形象的比喻,如:“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匹”是雙關語,以織絲不成匹段隱喻情人不成匹配。又如:“憐歡好情懷,移居作鄉里。桐樹生門前,出入見梧子。”“梧子”即指梧桐樹的子實,諧“吾子”,指男方。《子夜歌》大多寫得生動活潑,巧妙有趣,充分體現出南朝民歌的特殊風格。例如:“夜長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聞散喚聲,虛應空中諾。”寫出了一位思歡女子想得入神,恍恍惚惚中似乎聽到愛人斷斷續續的呼喊聲,以至不由自主地答應起來。“虛應空中諾”揭示出女子思念愛人的癡迷程度,描繪出她的癡憨情態,使人于可笑可憐之馀,獲得一種妙不可言的審美滿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委曲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孫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