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總集· 詩集傳》新詩鑒賞
《詩經(jīng)》注本,八卷,南宋朱熹撰。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別號紫陽,婺源(江西省婺源縣)人。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歷官知南康軍、秘閣修撰,寶文閣待制,一生講學不倦,著述甚富,為宋代最大的理學家。
注者打破了對《詩序》的迷信,批判了漢學對《詩經(jīng)》的歪曲;但也繼承漢學的合理部分。特別是在注釋字詞音義之時多采《毛傳》和齊、魯、韓三家詩說,簡明扼要,實事求是。并在訓詁之外,還用平易淺切的文字疏通句意、段意,便于初學者理解。朱氏也注意到《詩經(jīng)》的文學性質(zhì),他對《詩經(jīng)》的解釋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經(jīng)學軌道。如他認為“風詩多出于里巷歌謠之作”,其大多數(shù)詩篇“乃是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的民歌,并認為“雅”詩中必有一些是文士抒情之作。在對詩的注釋中,他還注意結(jié)合篇義、章句、對比、興、賦、詞氣、用韻、篇章結(jié)構(gòu)等藝術(shù)手段作了較為中肯的分析和評論。書中將《邶風·靜女》《衛(wèi)風·木瓜》等二十四篇定為男女淫佚之詩,甚至把青年男女勇敢相愛說成“蕩然無羞愧悔悟之萌”,開王柏《詩疑》刪詩之端。
宋以后理學成為官方哲學,《詩集傳》則成為士子必讀之書,其流傳之廣,影響之大,在《詩經(jīng)》注本中是少見的。
此書刻本極多,有中華書局1958年排印本。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盛世新聲》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宋代部分·心史》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