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俗學·節日·七夕
即乞巧節,在農歷七月七日,故又名 “七月七”。七夕作為傳統節日,與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有關。牛郎和織女本是天上的兩顆星星,在古代神話傳說中卻被人格化了。據南朝殷蕓的《小說》,織女原是天帝的女兒,住在天河東岸,天天忙著織云錦天衣,天帝看她一個人怪可憐,就允許她嫁給河西的牛郎??椗藿o牛郎后,就不再想織云錦天衣了,天帝大怒,就責令織女歸河東,只讓她和牛郎每年見一次面。又有民間傳說,織女是天上的仙女,乃王母娘娘外孫女; 牛郎卻是凡間一貧苦孤兒,常受哥嫂虐待,分與一老牛,令其自立門戶。有一天,織女偕眾仙女下凡,在湖邊洗澡,牛郎遵老牛囑咐,去湖邊偷得織女衣裳,織女不能離開,加上她本來就厭倦了天上的生活,遂與牛郎結為夫妻,男耕女織,生活美滿。后來,王母娘娘將織女從人間抓回,牛郎追至天上,王母娘娘拔下頭上金簪,憑空劃之,頓成滾滾天河。牛郎和織女隔河相望,無由得過,只有悲泣。后終感動王母娘娘,允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在喜鵲搭成的橋上相會。牛郎織女的傳說,反映了古人追求幸福愛情的美好愿望,因此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也就成了人間的佳節。據《荊楚歲時記》載: 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這天夜晚,婦女們借牛郎和織女團聚歡悅之際,在庭院中放上瓜果,擺上香案,在月光下用五色線穿七孔針,借以向織女乞求繡花織布的技巧,稱為 “乞巧”。七夕的浪漫色彩,曾經激發歷代詩人的創作靈感,這一 “天上人間” 的佳節也就成為古典詩詞的永恒主題,如杜牧的 《七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秦觀的《鵲橋仙》: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些美麗的詩篇更為七夕增加了無限的魅力。
上一篇:哲學·命題·齊善惡
下一篇:政治學·制度·三公九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