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附:語言學·馬氏文通
漢語語法學的第一部著作。清代馬建忠著。馬建忠 (1845-1900),字眉叔,江蘇丹徒 (今鎮江) 人。二十一歲時被李鴻章派往法國留學,同時兼任駐法公使郭嵩燾的翻譯。回國后入李鴻章幕協辦洋務,是最早提出引進外資的人。但馬建忠傳世的名聲,卻來自這部他去世前兩年才問世的語法書: 《文通》。此前,中國也有人留心過漢語的語法問題,如區分 “實字” 和“虛字”,總結 “助字” 的規律(如劉淇的 《助字辨略》) 等,但都是不成體系的研究,而且局限在詞法范圍。馬建忠精通拉丁文、英文、法文等歐洲語文,仿照西方的語法 (當時音譯為葛朗瑪)體系,以經史百家之文為依據,對古漢語的詞法、句法等進行了系統分析,第一次創立了漢語的語法體系。《馬氏文通》全書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界說,對書中所用語法術語加以定義; 第二部分講 “實字”,分名字、代字、動字、靜字、狀字等五類; 第三部分講 “虛字”,分介字、連字、助字、嘆字等四類; 第四部分是“句讀” 即今天所謂 “句法”。馬建忠雖然借用了西方語法學的基本原理和框架,但并不是生吞活剝,而是在仔細比較中西語文的特點后,努力建立符合漢語實際情況的語法體系。如西方語言中的時態通常由動詞詞尾變形來表示,而漢語無所謂詞尾,是用“著”、“了”、“過” 等語助來表示,馬建忠便單獨列出 “助字”一類,這就是他的創見。
上一篇:哲學·命題·飲食男女
下一篇:宗教學·儒教·附:經學·馬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