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含秦)散文·歷史散文·《左傳》
《左傳》是先秦歷史文學中的一部署名作品。西漢時稱《左氏春秋》,東漢以后,人們將它配合《春秋》作為解經之作,稱為《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
《左傳》的作者和成書年代,《史記》、《漢書》均稱其編著者是春秋末葉魯國史官左丘明,唐以后許多學者提出異議。現在一般認為它是戰國初期人根據春秋時各國史料編撰的一部史書,難于落實具體作者。后世并將《春秋左氏傳》同《春秋公羊傳》(戰國齊人公羊高)、《春秋谷梁傳》(戰國魯人谷梁赤)合稱為“《春秋》三傳”。
《左傳》是我國最早的記事詳細而完整的編年史書。它記事上起魯隱公元年,下至魯哀公二十七年,共255年(前722一前468)的歷史,按君主世次記事,不分篇,共有196800余字(一說18萬字,不計《春秋經》文字)。它依照魯國君主世次記載了隱公、桓公、莊公、閔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共12代之史事。
《左傳》是先秦時期內容最豐富、規模最宏大的一部歷史杰作,集《左傳》以前各類史書之大成。全書比較詳細地記載了春秋時期周天子以及各諸侯國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活動,反映了當時王室衰微,諸侯爭霸,以及諸侯衰落,卿大夫專國的歷史過程,生動而真實地反映了奴隸社會崩潰時期的重大變化,提供了那個時代廣寬的社會生活畫面。
《左傳》的思想內容,進步方面:(1)比較重視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力量。如季梁論民與神,曹劌論取信于民,師曠論衛人出其君等;(2)歌頌有作為的政治家和愛國者。如子產相國,弦高救鄭,申包胥哭秦庭等;(3)揭露了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批判了統治者的殘暴和荒淫。如晉靈公不君,鄭伯克段于鄢,司馬子魚譴責以人祭祀,秦穆公用“三良”殉葬和陳靈公私通于夏姬等;(4)記載了若干歷史上著名的戰爭和一些以弱勝強的戰例,秦晉殽之戰、晉楚邲之戰、齊晉鞌之戰和晉楚鄢陵之戰等。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描寫“齊魯長勺之戰”的《曹劌論戰》,更是一篇典范文字。
它的局限性表現在:《左傳》作者的基本立場是宣揚儒家觀點,維護舊禮制和用唯心史觀來解釋歷史的;同時還在不少地方宣揚了天道、鬼神和災祥等迷信思想。
《左傳》的藝術成就,主要是:(1)敘事詳密完整,故事性強,情節曲折,布局精到;(2)善于把復雜的戰爭寫得條理清楚,有頭有尾,有聲有色,而且著眼于戰爭勝負的政治分析,具有卓越的史識;(3)善于刻劃許多性格鮮明的歷史人物形象。比如雄才大略的晉文公、秉公為國的趙盾、明察善斷的子產和迂腐可笑的宋襄公等等;(4)文辭簡練含蓄,表現力較強,而且富有文采,運筆靈活,變化萬千。
《左傳》的古注本主要有晉人杜預的《春秋經傳集解》和唐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今人注釋的選本有王伯祥《左傳讀本》、朱東潤的《左傳選》,可供初學閱讀。
上一篇:先秦(含秦)散文·歷史散文·《尚書》
下一篇:先秦(含秦)散文·歷史散文·《戰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