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史記
130卷。漢司馬遷撰,褚少孫補。司馬遷(前154~前86年?),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縣)人。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司馬談之子。司馬談任武帝太史令,有修史的任務,但未完成。司馬遷繼承父親遺志,完成修史任務。司馬遷幼時誦讀古文經典,從學于經學大師董仲舒、孔安國。早年游蹤遍及當時大半個中國,考察風俗,搜集傳說。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年)繼父職任太史令,有機會讀皇家圖書。太初元年(前104年)對歷法進行改革,撰有《太初歷》。后因替降匈奴的李陵辯解,獲罪下獄,受宮刑。出獄后任中書令,發憤繼續完成他的史學巨著。他決心“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他是懷著“述往事,思來者”(《報任安書》)的愿望,撰著此書的。開創了傳記體史書先例。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修于漢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間(前104~前91年)。后來其書有缺,褚少孫為之補撰。褚少孫是元帝、成帝年間的一個博士,凡少孫所補大都標明“褚先生曰”。清人錢大昕說:“少孫補史,皆取史公所缺,意雖淺近,詞無雷同?!瘪疑賹O說:“臣幸得以文學為侍郎,好覽觀太史公之列傳。列傳中稱《三王世家》文辭可觀,求其世家終不可得,從長老好故事取其封策書編列其事而傳之,令后世得觀賢王之旨意?!边@說明褚少孫補史的動機和材料來源。司馬遷職居史官,依據《左氏春秋》、《國語》、《世本》、《戰國策》、《楚國春秋》以及諸子百家之書;利用國家圖書收藏的文獻以及足跡遍全國,采訪、考察耳聞目睹的親身閱歷;又有他父親積聚的史事記錄,所以《史記》取材極其豐富。司馬遷42歲動筆修撰《史記》,后來遭官司停下來,50歲出獄,繼續發憤著書,約于漢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定稿。前后經過十八個春秋,他以畢生的精力,為后人留下了一部紀傳體通史。
記事起于傳說中的黃帝,迄于漢武帝末年,首尾共3000年左右。《史記》130篇,526 500字。體例分五部分,即“本紀”12卷,“世家”30卷,“列傳”70卷,“書”8卷,立“十表”作為通史事的脈絡。這種寫史形式為后世所沿用。“本紀”以歷代帝王為主,按年月記各時期的大事,形式近于編年體?!氨怼狈质辣?、年表和月表三種,把重要的歷史大事或歷史人物,按年代或時期用表格的方式表示出來,其中以《十二諸侯年表》和《六國年表》最為重要?!皶睂S浀湔轮贫扰d廢沿革。八書之中的《禮》、《樂》、《律》、《歷》和《封禪》等篇價值較高?!笆兰摇庇涊d諸侯列國和一部分重要歷史人物的事跡?!傲袀鳌庇涊d帝王以外的各種歷史人物、少數民族、鄰近國家和各種行業(如儒林、貨殖、日者、龜策等)的事跡。人物列傳的次序大致按時間先后排列,關系相近的列在一起?!傲袀鳌弊詈笠黄獮椤?a href="http://m.tenkaichikennel.net/gsdq/xuba/2019051343186.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太史公自序》。
《史記》肯定了陳涉起義的作用?!逗忧?、《貨殖列傳》反映社會經濟生活,《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等記敘了少數民族的活動。對歷史人物的敘述,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在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價值。班固稱此書“是非頗謬于圣人”,可見反映了歷史的真實。司馬遷說:“秦取天下多暴,然世異變,成功大?!笨隙饲厥蓟式y一天下的歷史功績?!妒酚洝肥撬抉R遷的外孫楊惲在他死后公布于世的,初名《太史公書》、《太史公記》,后來簡稱《史記》。為《史記》作注的人很多。后世通行的《史記》三家注為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和唐代司馬貞的《史記索隱》、張守節的《史記正義》。后有梁王繩的《史記志疑》,清末郭嵩燾的《史記札記》,今人陳直的《史記新證》,近人張淼楷的《史記新校注》。日本瀧川資言(瀧川龜太郎)的《史記會注考證》。哈佛燕京學社編印的《史記及注釋綜合引得》,是檢查《史記》詞句的工具書。195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了《史記研究資料和論文索引》。版本很多,以中華書局出版的標點本最為通行。
上一篇:圖書編輯出版·史官
下一篇:歷代農民起義·葉宗留、鄧茂七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