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兩漢文學與地域文化·秦漢文學與地域文化
秦漢時期,封建中央集權政體從產生到不斷發展,尤其是漢初幾代帝王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削弱和限制了地方諸侯、豪右巨紳的勢力,到漢武帝時代中央集權統治逐漸鞏固完善,從而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全國大一統。中國各地域文化和學術流派從產生之日即開始的交流、融合,在秦漢時代更加活躍。秦王朝統一文字,為文化學術的整合提供了一種統一的外在形式。漢初,先秦諸子學說復興,除墨家、名家外,各學派都有代表人物出現,各學派通過激烈的競爭,吸取別家之長來發展和完善自己的思想體系,客觀上為文化的整合統一奠定了基礎。漢武帝時代,隨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的推行,數百年來遵循個性化道路前行的各地域文化與學術流派,都在儒學這一神圣的外衣下被政治化地融會、整合了。從歷史進程來看,盡管政治、經濟與思想上實現了統一,但地域文化的差異一直存在并不斷延續著。對此,任繼愈先生強調指出:地區文化不僅在春秋戰國存在,秦漢統一以后也仍然存在。全國統一后,由于封建經濟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由于中國地域廣大,有千山萬水相隔,各地文化傳統具有保守性,思想文化上的地區差異仍然存在①。然而,除了楚文化外,漢代地域文化的個性差異在文學中的表現并不突出,此時的文學更多地表現出地域文化的整合與統一。
談到秦漢文學和地域文化的整合關系,李斯《諫逐客書》是首先應該提及的。文中,李斯諫止秦王逐客,指出數量眾多的秦地以外的人才、珍寶、器用和聲色都為秦所用,秦國才有今日“富利強大”的實力,帝王才有了“快意當前”的享受,奉行不論國家和地域的“拿來主義”為我所用是明智之舉。李斯此文是秦人對地域文化整合利用的形象而集中的表達,簡直就是秦漢地域文化整合的嚆矢。
注釋
① 參見任繼愈《中國哲學思想發展史》(一)第23—27頁,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上一篇:隋唐五代文學·隋唐五代文學與歷史文獻·姓氏錄
下一篇:隋唐五代文學·隋唐五代文學的工具書·綜合性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