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統一了的中國
經過五代的干戈紛擾,地方割據,尤其是北方,農村破產,人民生活凋敝,人口減少,經濟生產低落。到了北宋完成統一,南北物資交流,尤其是南方,經過隋唐時期的生產開發,南方經濟生產超過了北方。宋元明清幾代政府收入以南方賦稅占較高的比重。這時期的經濟生產是往上的,為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庶民階級的抬頭
安史亂后,門閥世族打倒了,庶民階級抬頭。通過比之隋唐更普遍的平等的科舉制度,庶民階層的知識分子都可以爬上政治舞臺,轉化為統治階級,政權開放了。另外,因為文化教育的更普遍,一部分讀書人無意或失意于功名的,便轉向成為為大眾服務的文人,成為話本與戲劇的編寫者。
三、技術進步,貿易發達
由于航海技術進步,海外貿易發達,促進商業、手工業的發展。唐代對外交通,主要還靠陸路,宋代開始,更發展海外交通。元代版圖擴大,明清海外交通更盛。商業稅和手工業稅漸漸成為國家收入的重要部分,所以也減輕了對商業、手工業的壓迫而促進其發展。
四、都市繁榮
北方的汴京(北京),南方的杭州(南京),都曾經作過都城。都市繁華,商業輻輳,集中了人口。此外如南方的揚州,也是商業發達的繁華城市。
唐代的長安是貴族豪富集中的都市,一般的文人到長安來,感到居大不易,如杜甫就感受到殘杯冷炙。宋代的汴京,是商業繁華的大都市,然而是平民化了,酒樓茶館非常之多,庶民階級可以在這里得到享受。唐代佛教發達,長安多寺廟,和尚們的通俗講經,成為時尚。豪富家有說書者和聲伎。宋代的戲劇和說話人活躍在平民化的瓦子里,那是商業和手工業區的匯聚之所。汴京的繁華,見《東京夢華錄》。到了南宋,政權是偏安了,可是南方是富庶之區,所以杭州的繁華竟超過了汴京。《都城記勝》說杭州“民物康阜,視京師過十倍矣。……太平日久……其與中興時又過數十倍也。”柳永詠錢塘的詞作《望海潮》里描寫的“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正是杭州景物優美,“民物康阜”的生動寫照。元代的大都(北京)、杭州,據馬可孛羅所記,超過了歐洲所有的大都市。都市繁華和商業化,提高了市民階級的生活水平,發展了市民階級的文藝活動。貴族化、宗教化的文藝告終,平民文藝抬頭。
以上諸端社會變化都使得俗文學發展,而俗文學主要反映市民階級的思想意識。(庶民在城市中的居民是市民,庶民可以包括農民,市民不包括農民。)
上一篇:《歐陽修》
下一篇:蘇軾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