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桂子
【出典】 唐·李白《送崔十二游天竺寺》詩:“還聞天竺寺……桂子落秋月。”清·王琦注引《咸淳臨安志》:“舊俗所傳月墜桂子,惟天竺素有之。”(見《李太白全集》卷一六)又,白居易《留題天竺靈隱兩寺》詩:“在郡六十日,入山十二回。宿因月桂落,醉為海榴開。”自注:“天竺嘗有月中桂子落,靈隱多海石榴花也。”(見《全唐詩》卷四四六)宋·錢易《南部新書》庚卷:“杭州靈隱山多桂,寺僧云:‘此月中種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墜,寺僧亦嘗拾得。”
【釋義】 古代傳說月中有桂樹,唐人傳說杭州天竺、靈隱寺寺僧曾拾得月中落下之桂子。宋詞中常用作詠杭州或詠桂樹的典故。
【例句】 ①重湖疊獻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39)這里是描繪杭州靈隱山上的桂花。②閑尋桂子,試聽菱歌,湖上晚來涼好。(朱敦儒《蘇武慢》[枕海山橫]837)這里用以敘寫杭州西湖漫游。③桂子初收,三十六宮都足。不辭落人間去,怕群花、自嫌凡俗。(陳亮《桂枝香·觀木樨有感寄呂郎中》2098)詞詠木樨,即桂花。句中化用天降桂子的傳說,形容桂花之不凡。
上一篇:典故《桂娥》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桂枝》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