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水犀
【出典】 《國語》卷二○《越語上》:“句踐既許之,乃致其眾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恥也。而患其眾之不足也。’”三國吳·韋昭注:“犀形似豕而大,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則無。億有三千,所謂賢良也,若今備衛士矣。”
【釋義】 春秋時,吳王夫差的衛士穿水犀之甲,后人因用“水犀”或“水犀軍”代指衛士或甲士。
【例句】 黃屋天臨,水犀云擁,看擊中流楫。(吳琚《酹江月》[玉虹遙掛]2205)這里以“水犀”為喻,敘寫宋孝宗趙眘在甲士衛護下親臨觀潮。
上一篇:典故《水晶盤瑩玉鱗赪》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水犀強弩戰魚蝦》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