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水仙
【出典】 唐·司馬承禎《天隱子·神解》:“在人謂之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通變之曰神仙。”唐·袁郊《甘澤謠》:“陶峴者,彭澤令孫也。開元中,家于崑山,富有田業,擇家人不欺能守事者,悉付之家事。身則泛游于江湖,遍行天下,往往數載不歸,見其子孫成人,皆不辨其名字也。峴之文學,可以經濟,自謂疏脫,不謀仕宦。……自制三舟,備極空巧:一舟自載,一舟致賓,一舟貯飲饌。客有前進士孟彥深、進士孟云卿、布衣焦遂,各置仆妾,共載。而峴有女樂一部,常奏清商曲。逢其山泉,則窮其境物,乘興春行。峴且名聞朝廷。又值天下無事,經過郡邑,無不招延。峴拒之……吳越之士,號為‘水仙’。”(據《太平廣記》卷四二○《陶峴》引)
【釋義】 水仙本指水中之仙。唐人陶峴,不謀仕宦,自制三舟,終年攜女樂及友人泛游天下江湖。吳越之士稱他為“水仙”。宋詞中常借以詠隱遁江湖或泛舟自適。
【例句】 ①深浪里,亂云邊,只有逍遙是水仙。(徐積《堪畫看》[討得漁竿買得船]214)這里用本典敘寫隱于漁釣的逍遙之樂。②已佩水仙宮印,惡風波不怕。(朱敦儒《好事近》[眼里數閑人]854)這里用水仙比擬逍遙于碧波漁舟上的漁父。③拈棹舞,擁蓑眠,不作天仙作水仙。(陸游《漁父》[鏡湖俯仰兩青天]1600)這里用陶峴事,追敘在山陰時退居江湖之樂。
上一篇:典故《水中捉月》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水仙兄事》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