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失馬安知非福
【出典】 《淮南子·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人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shù)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皆引弦而戰(zhàn),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釋義】 古代寓言,塞上老者深通禍福轉化之理,認為失馬也可能是福,招來駿馬也可能成禍,預言果然應驗。后世常用此典比喻禍福轉化,宋詞中常用作曠達寬解之詞。
【例句】 ①莫聽古人閑言語,終歸失馬亡羊。(朱敦儒《臨江仙》[信取虛空無一物]842)這里將本典與“亡羊”典合用,取其“失馬”本已是禍之意,認為古人的種種禍福轉化之論并不足取。②循環(huán)事,亡羊須在,失馬何憂。(高登《多麗》[人間世]1293)這里用本典表示相信禍福轉化,因而應曠達樂觀。③失馬安知非是福,況廟庭、侑祀方思魏。(無名氏《賀新郎·為張尹美任》3818)這里用“失馬安知非是福”寬慰張氏,謂張氏失官安知非福。
上一篇:典故《失卻老仙期》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孀娥》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