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十事違人常七八
【出典】 《晉書》卷三四《羊祜傳》:“會秦涼屢敗,祜復(fù)表曰:‘吳平則胡自定,但當(dāng)速濟大功耳。’而議者多不同,祜嘆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當(dāng)斷不斷,天與不與,豈非更是者恨于后時哉!’”
【釋義】 晉征南大將軍羊祜有平吳之志,進(jìn)言為議者所阻,曾發(fā)出“天下(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的感嘆。宋詞中常化用此語抒發(fā)人生不如意的感慨。
【例句】 ①風(fēng)光過于春冰滑,十事違人常七八。(陳師道《木蘭花·汝陰湖上同東坡用六一韻》585)這里化用羊祜語,襯托作者對歲月流逝的慨嘆。②一日失腳人間,十常八九,底事如人意。(趙善括《念奴嬌·重陽前二日,風(fēng)雨中,攜兒曹訪菊……》1983)這里化用羊祜語,抒寫處世不順心的牢騷。③清歡昨日,十事不如人六七。(劉辰翁《減字木蘭花·再用韻戲古巖出妾》3197)這里化用羊祜語,對友人被迫出妾表示理解。
上一篇:典故《十三金》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十二玉樓》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