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野狐禪
典源出處 《五燈會元》卷三“百丈懷海禪師”:“師每上堂,有一老人隨眾聽法。一日眾退,唯老人不去。師問:‘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于過去迦葉佛時,曾住此山,因學人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某對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墮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貴脫野狐身。’師曰:‘汝問。’老人曰:‘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師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禮曰:‘某已脫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亡僧津送。’師令維那白椎告眾,食后送亡僧。大眾聚議:‘一眾皆安,涅盤堂又無病人,何故如是?’食后師領眾至山后巖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
釋義用法 傳說有一僧人,因為沒有參透佛理,被罰五百生作野狐身。后佛家稱外道異端為“野狐禪”。也以此典指非正統的或欺世惑眾的理論、說法。
用典形式
【野狐禪】 宋·蘇軾:“何似東坡鐵拄杖,一時驚散野狐禪。”宋·陳與義:“隨意時為師子臥,安心懶作野狐禪。”清·黃遵憲:“此亦妄造語,有如野狐禪。”
【為汝脫狐身】 宋·陸游:“半枕何人游蟻垤,立談為汝脫狐身。”
【老狐生前錯】 宋·陸游:“老狐五百生前錯,孤鶴三千歲后歸。”
上一篇:詩詞典故《郢書燕說》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野鶩家雞》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