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1]。》鑒賞
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塹山堙谷[2],千八百里。道未就[3]。
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會稽,并海上,北走瑯邪[4]。道病,使蒙毅還禱山川,未反[5]。
始皇至沙丘崩[6],秘之[7],群臣莫知。是時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車府令趙高常從[8]。高雅得幸于胡亥⑨,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為己也,因有賊心[10],乃與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陰謀,立胡亥為太子[11]。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賜公子扶蘇[12]、蒙恬死。扶蘇已死,蒙恬疑而復請之[13]。使者以蒙恬屬吏,更置[14]。胡亥以李斯舍人為護軍。使者還報,胡亥已聞扶蘇死,即欲釋蒙恬。趙高恐蒙氏復貴而用事,怨之。
毅還至,趙高因為胡亥忠計,欲以滅蒙氏,乃言曰:“臣聞先帝欲舉賢立太子久矣,而毅諫曰‘不可’。若知賢而俞弗立[15],則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誅之。”胡亥聽而系蒙毅于代[16]。前已囚蒙恬于陽周[17]。喪至咸陽,已葬,太子立為二世皇帝,而趙高親近,日夜毀惡蒙氏[18],求其罪過,舉劾之[19]。
【段意】 寫秦始皇巡視天下,途中病亡于沙丘,趙高與丞相李斯陰謀立公子胡亥為太子,隱瞞始皇駕崩之事,假傳圣旨賜死始皇長子扶蘇。賜死蒙恬未成,將其拘囚。趙高一心消滅蒙氏,編造謊言慫恿胡亥誅殺蒙毅,蒙毅被拘囚。胡亥立為二世皇帝后,親近趙高,趙高日夜詆毀誣陷蒙氏兄弟。
注釋
[1]道九原,直抵甘泉:從九原直到甘泉。道:從,由。九原:郡名,在今內蒙古包頭西邊。甘泉:甘泉宮,故址在今陜西淳化西北甘泉山上。[2]塹(qian)山堙(yin)谷:挖山填谷。[3]未就:沒有修成。[4]行出游會稽,并海上,北走瑯邪:巡視出游會稽,沿海北上向瑯邪。會稽:郡名,秦置,治所在今江蘇蘇州。瑯邪:郡名,在今山東膠南諸城一帶。秦始皇登瑯邪山作臺刻石記功德。[5]反:返回。[6]沙丘:在今河北廣宗縣境。崩:帝王死稱“崩”。秦始皇死于沙丘平臺。[7]秘之:指對始皇去世之事保守秘密。[8]常從:常常跟隨。⑨雅得幸:平素得到寵幸。[10]賤心:殺害之心。[11]太子:嗣君,封建時代國君的繼位人。[12]扶蘇:人名,秦始皇長子,曾因諫阻坑殺儒生觸怒始皇。[13]復請:再詢問。[14]以蒙恬屬吏,更置:將蒙恬交給主管官吏另外處理。[15]俞(yu):通“愈”,越發。[16]代:地名,相當于今山西代縣等地。[17]陽周:地名,秦所置縣,在今陜西子長縣北。[18]毀惡(wu):誹謗詆毀。[19]舉劾:檢舉揭發。
上一篇:《史記·蒙恬列傳第二十八·趙高者,諸趙疏遠屬也[1].》鑒賞
下一篇:《史記·蒙恬列傳第二十八·胡亥不聽,而遣御史曲宮乘傳之代[1],令蒙毅》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