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軹道
【出典】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子嬰為秦王四十六日,楚將沛公破秦軍入武關,遂至霸上,使人約降子嬰。子嬰即系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
【釋義】 軹道,古亭名,在今陜西西安市東北。公元前206年劉邦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降于軹道旁。后因以軹道為詠亡國的典故。
【例句】 凋柳蕭騷,又如軹道,故老何顏對。(王質《笛家弄·水際閑行》1649)這里活用典故,以秦王子嬰軹道投降場面形容水邊楊柳凋殘景象。
宋詞典故·軹道
【出典】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子嬰為秦王四十六日,楚將沛公破秦軍入武關,遂至霸上,使人約降子嬰。子嬰即系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
【釋義】 軹道,古亭名,在今陜西西安市東北。公元前206年劉邦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降于軹道旁。后因以軹道為詠亡國的典故。
【例句】 凋柳蕭騷,又如軹道,故老何顏對。(王質《笛家弄·水際閑行》1649)這里活用典故,以秦王子嬰軹道投降場面形容水邊楊柳凋殘景象。
上一篇:宋詞典故《跖行仁義孔丘非》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鄭人緩泣》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