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金蓮
【出典】 見“步步蓮”條。唐·李商隱《齊宮詞》:“永壽兵來夜不扃,金蓮無復印中庭。梁臺歌管三更罷,猶自風搖九子鈴。”(見《全唐詩》卷五三九)
【釋義】 南朝齊東昏侯蕭寶卷窮侈極欲,昏聵好色。他曾令鑿金為蓮花,貼在地上,讓寵妃潘氏行其上,稱之為步步生蓮花,后世遂作為詠帝王荒淫無度的典故。亦用以描寫古代女性步姿之美。并用“金蓮”代稱美人纖足及女子的纏足。
【例句】 ①記六朝,舊數閨房秀、有長圓璧月,隨步金蓮。(賀鑄《綺筵張》[綺繡張筵]515)這里用南齊東昏侯寵愛潘妃事以見潘之美麗,借以喻筵席上之美人。②留不住時分鈿鏡,舊曾行處失金蓮。碧云芳草恨年年。(賀鑄《減字浣溪沙》[浮動花釵影鬢煙]536)這里的金蓮指少女的足跡。意謂此女已離去,因之在她舊日所行之處再也見不到其足跡。③目斷征帆歸別浦,空凝佇,苔痕綠印金蓮步。(蔡伸《漁家傲》[煙鎖池塘秋欲暮]1024)這里的金蓮步指美人所留下的足跡。歡會已過,美人已去,只在綠苔上留下其鞋履的印跡。④香風滿袖,金蓮印步,狹徑迎逢。(呂渭老《極相思》[拂墻花影飄紅]1124)這里的金蓮指美人纖足。作者與所愛之人在狹徑相逢,用本典以形容其步姿之美。⑤舞罷有香留繡褥,步余無跡在金蓮。好隨云雨楚峰前。(史浩《浣溪沙·夜飲詠足即席》1282)這里的金蓮指地上所印之美人足跡。意為美人舞步極為輕盈,故其舞罷,地面上絕無印跡可尋。⑥兩載繡衣頻駐節,金蓮曾印蒼苔。(洪適《臨江仙·盤洲餞漢章》1383)這里的金蓮意為美人纖足,用以代指美人。言“漢章”兩次駐節于此,到盤洲來游玩,其所攜美人也在盤洲青苔上留下她的足跡。⑦不分金蓮隨步步,誰遣芙蓉爭發。(趙彥端《念奴嬌》[雨斜風橫]1456)這里的金蓮指美人的舞步。意謂誰料美人的舞蹈竟催開了芙蓉。⑧正芹塘雨過、泥融路軟;金蓮自策,小小籃輿。(劉過《沁園春·題黃尚書夫人書壁后》2142)這里的金蓮指黃尚書夫人的纏足。謂黃夫人時而乘轎,時而策馬而行。⑨步穩金蓮,手纖春筍,膚似凝脂。(盧炳《柳梢青》[蘭蕙心情]2160)這里的金蓮指美人纖足。意謂此女足雖纖小,但走步尚穩。⑩玉樹聲消,金蓮影散,多少傷心事。(杜旗《酹江月·石頭城》2206)這里的用金蓮代指六朝時期統治者種種荒淫行為。作者在石頭城吊古傷今,言當時統治者各種風流韻事,很快就煙消云散了。
上一篇:宋詞典故《金甌覆字》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金蓮宮燭》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