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傳終須報
清咸豐七年(1857)廣東富桂堂刊本《鬼神傳終須報》扉頁書影
清咸豐七年(1857)廣東富桂堂刊本《鬼神傳終須報》正文書影
清代白話中篇(擬話本)世情小說集。一名《水鬼升城隍全傳》、《鬼神傳》、《陰陽顯報鬼神全傳》。四卷十八回。不題撰人。成書于清咸豐年間。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咸豐七年(1857)廣東富桂堂刊本,藏首都圖書館;清咸豐九年(1859)富經堂刊本,藏英國倫敦博物院;清丹桂堂藏板本。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叢刊”影印富經堂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富桂堂刊本,1994年春風文藝出版社“中國古代珍稀本小說”排印富桂堂刊本。
卷一
第一回至第三回
明朝永樂年間,廣州府秦閏,年方二十四歲,在三灣海岸旁開了一個小鐵器鋪,打鐵為生。早年父母雙亡,亦無家室,孤身一人。每逢飲食,總是先祀河神,祀畢后才自己飲用。河中有一水鬼,原姓丘字云瑞,沉落波潭已經二百多年,因屢屢積德,被上蒼巡江河道封為三灣河道之神,統轄水怪,后又加封為海島大仙。這水神常在夜間變化人形,來秦閏鐵匠爐邊烤火取暖。日久,二人結為父子。上天將丘云瑞升作惠州城隍,到任后,地藏王菩薩又授權掌管惠州陰陽兩界。他赴任之前,向秦閏說破真情,令其隨至惠州,到城隍廟做了一個廟祝。惠州城富翁尹恒升,其十六歲的獨子尹奇友,路遇六鬼用鮮果引誘。尹奇友吃了果子,回家后一連七天昏睡不醒。尹老夫妻請醫診視,也無計可施。無奈,尹老去城隍廟燒牒投訴。丘城隍召集四方土地,查詢得實后,發差捉拿六鬼,判了十八年囚禁于野鬼祠中。又命秦閏隨化作醫生的土地公公去尹家用還魂丹救治尹奇友,得了尹家謝金三百兩。廣州府增城縣賈金城,平日專造假銀騙人。有兩個女子受了假銀之害,冤屈而死。二女鬼魂聞惠州城隍乃正直之神,就前來告狀。丘城隍攝賈金城之魂上堂,重責三十,勒令悔過自新。賈金城還魂之后,雖疼痛不止,但仍不思悔改,繼續作惡。城隍乃判他削減陽壽四十年,轉世為乞丐,死后暴尸荒郊。
第四回
廣州府有書生蔣德字芝連,家道富有,娶妻唐氏,淑德貞良,夫妻和睦。但是,結婚十年無子,唐氏勸丈夫積德修福,多做善事,以得上天見憐,可廣嗣宗。自此,夫妻齋僧布施,一心向佛又是十年。一日,蔣德外出,行至荒郊,見野墳上白骨露,心存側隱之心,就從自己身上脫下一領白衫與枯骨遮蓋,又修葺孤墳而回。他歸途遇見一人身穿白衣與之同行,自言姓楊字以明,只因客賬未清,離家已經三年,欲托寄家信一封。蔣德答應代寄家書之后,白衣人又再三叮囑:“遇舟不行。”說完,隨即化一陣清風而去。 蔣德為送信,來至一個渡口,忽記起鬼魂之言,不敢登舟。在岸邊只見那渡船駛至江心,忽起一陣大風,覆舟而沒。 蔣德跋山涉水,不遠千里,終于將信送至楊家。楊家老小拆看書信,合家傷心啼哭。 蔣德又引領楊子三有回到荒墳處,拾取其父遺骸,歸家安葬。 上蒼為此善舉,賜蔣德一子,傳其宗嗣,以彰世人行善積德之報。
第五回
宋朝兵部侍郎董賢,行年八十,帶俸歸田。侍郎自思已有五男二女,食享千鐘,何不行些好事,廣種善根,就命家人董保、董安二人背負銀兩,跟隨出門,云游四方去積德行善。一日,到一鄉村河邊石臺上坐定,忽見一婦人背負小孩,意欲投河自盡。董侍郎喚家人上前阻住,問其緣故。婦人自訴丈夫外出,留下白銀五兩養家,不料夜里被盜竊去,丈夫性偏,歸家必然被打死,所以情愿一死了之。董侍郎當即贈銀五十五兩而去。婦人丈夫回家,果然疑其妻子不貞,銀子來路不明。夫妻雙雙連夜趕往董侍郎住處與之當面對質明白,才叩謝而歸。又一日,街坊間有人死而無棺盛殮,董侍郎即出銀兩買棺安葬。凡二十年,計贈棺木三千六百付,當方土地神盡記董侍郎善舉,天地共知,鬼神皆聽。后來侍郎百歲之期,陽壽已盡,三千六百鬼魂齊集謝恩。閻王奏明天庭,玉帝賜董門五代皆受皇恩,又增壽四紀,屆時不病而終,死后為神。
第六回
浙江省城芮蕃龍家,三代積德修善。生七子,長子名郎字必昌,人稱芮大郎,為人品行端方,且平日里周濟貧窮,喜舍孤寒。芮大郎行商貿易,慣走江湖。有一年,備齊綢緞三十六箱、雜貨七十二箱,帶了家人進京販貨。舟至武林港停泊,見海邊有三具尸體暴露。原來是渡船沉覆,共淹死一百多人,這三個不知是何方人氏,無人掩葬。芮大郎即出白銀十五兩為之買棺盛殮。大郎押貨到京,在萬彰行上了貨,發賣貨物十多天。大郎商販已畢,又置辦藥材等貨,離京返回江南。歸舟到了蘇州,不料船家見財起意,把大郎謀害落水。幸得三個水鬼相救上岸,才免一死。原來這三個水鬼乃是無錫縣駱德萬兄弟叔侄,在武林港沉舟淹死,感大郎收尸之恩,特來相救。三鬼魂又助官府捉拿惡船家,置之于法。大郎歸家后,又訪至無錫縣駱家報信。駱家人乃至武林港招魂祭祀。
卷二
第七回及第八回
明朝洪武年間,廣州富商蘇文顯,娶妻孫氏孟娘,乃總鎮之女,恃父威,甚悍妒。夫妻十余年無子嗣。妾柳金,進門一年,已身懷六甲。孟娘奇妒,趁丈夫外出經商之間,把柳金活活打死,拋尸江河。鄰居秀才黃必貴,文墨欠佳,屢試不中,但為人心善,得知柳金暴尸,憐而葬之。柳金陰魂不散,至閻王殿哭訴。閻王令她三魂分散。一魂復投柳母胎為女,將來可與蘇文顯結再世姻緣:一魂投孟娘之胎為男,以報前生之仇;一魂還到陽世,助黃秀才科舉成名。柳母果然又生下一女,取名柳青,愛如掌上明珠,只是三魂不足,至七歲尚是如癡如呆。孟娘也生一子,取名玉龍。蘇文顯怒孟娘害死柳金,離家赴杭州與岳父柳公合伙經商,不歸家門。那蘇玉龍長大后,吃喝嫖賭,無惡不作,又引賊進門,逼取財物,火燒孟娘。孟娘死得極慘。黃秀才得柳金一魂之助,中了舉人。柳金此魂就回到柳家,復歸柳青之身。玉龍敗家之后,不久亦死,其魂到閻王殿交割復命后,也歸柳青之身。柳青自此聰明伶俐,十六歲時,蘇文顯年已四十有七,二人完姻,再世夫妻,富貴終身。
第九回
江西吉安府人,姓鄧名善字其昌,娶妻解氏。二十年來,生下男女六胎,盡皆夭折不育。夫妻遂行善誦佛,平日修橋鋪路,廣積善行,又投拜無野大師持戒,專誦《觀音救苦真經》。當地又有江以定者,妻孟氏,家貧,但為人正直,常常助人急難。生一子,名江龍,因算命的說此子命犯水厄,就依相者之言,去龍王廟過繼于龍王神為子。江龍長至十八歲,父母皆亡,他外出時,又覆舟淹死在江中。蒙龍王賜恩,封江龍為殿前水帥,變作一條烏龍。那江以定之墓,經風雨傾頹,棺木暴露。鄧善見了,就挑土掩埋,重修墳墓。江以定鬼魂因無以報恩而仰天長嘆。觀音大士遂封他為鎮山土地,統轄五方山神,并賜靈丹二顆,命他去送與鄧善夫婦。鄧善夫妻服下靈丹后,果然生得一個兒子,取名賜德。鄧賜德長成后,十八歲中進士,衣錦還鄉,孝養父母,一家喜樂團聚。
第十回
福建客商洪真官,帶武夷茶一百箱,價值千金,到廣州貿易,后遂在當地置產定居,娶妻何氏。五年之后,洪真官外出遇盜,被害身亡。何氏寡居,難守家業,托媒招夫,改嫁了俊俏伶俐的周六夷。不料周六夷為人狡詐,心術不正,騙得何氏白銀六百兩之后,逃遁去新會地方。何氏氣惱成疾,大病而死。死后陰魂不散,護宅作祟,若有人進屋,登時飛沙走石,人不能近。因此,數年來,無人敢進房屋。街坊間有一賭徒,名叫關亞定,窮極無奈,無家可歸,就去夜宿鬼屋。夜間,鬼魂現形,那關亞定并不懼怕,女鬼向他訴說冤苦。人、鬼兩下相約:“鬼助人賭錢,人助鬼報仇。”此后,關亞定在賭場中,每賭必贏。為踐約,關亞定雇了一只船,女鬼跟隨,同往新會去尋訪周六夷。那周六夷騙得錢財,又已娶妻成家,卻被何氏鬼魂找上門來,索命而亡。何氏大仇已報,其魂隨關亞定返回廣州舊宅。為報相助之恩,何氏之鬼囑關亞定晚上去北門外墳場,將有女子死而復蘇,兩人有姻緣之分。關亞定如期去北門外荒郊,果然聽見棺木中有女子呼叫救命,就將她救回家中,結為夫婦。何氏魂又以舊宅天井內埋藏的銀子六百兩相贈,并規勸他今后切莫再去賭錢。關亞定浪子回頭,夫妻安樂,又去北門外訪至女家,認了岳父母,一家團聚。
卷三
第十一回
宋公子某,不肯用功詩書,整日逍遙自在。上天恐他誤卻功名,遣山中石精化為石女,催其發憤攻讀。石女美艷,許以日后功成名就,則締結良緣。于是公子在古洞中終日閉戶讀書。三年后,公子赴長安應試,中了文武雙進士。公子辭駕還鄉,尋至舊地,卻不見佳人芳蹤。正在迷惘之際,石女在半空中云端現形,擲下鳳釵一股,囑咐公子收好,留作紀念,然后騰空而去。
第十二回及第十三回
蘇州書生裴順興,乃吏部尚書之子,他文才通達,武藝超群,尚未婚配。一日,裴生外出散步,路過盧府花園,隔墻見了一位佳人,十分愛慕,就爬上園外樹枝,隔墻盼望,為盧府婢女斥責。裴生言愛園中紅梅,要求折紅梅一枝。盧小姐令婢女折花相贈,兩下有情。裴生歸家,央媒上盧府求親,盧夫人答應婚姻。朝中有一奸臣賈平章,乃當今國舅,身居相位,家中姬妾成群,美女如云。端午節,賈平章帶了眾美人,駕游舫游覽太湖,適逢裴生也在湖中泛舟。賈國舅有一寵姬,名叫李惠娘,十分美貌,當二舟交會之時,見裴生俊美,脫口稱贊。賈國舅大怒,竟把李惠娘斬首,并令眾姬妾傳看,以示儆戒。賈國舅自殺了李惠娘之后,一直悔恨不止,聽說盧府小姐頗有姿色,于是欲強娶盧小姐為妾。礙于裴公子有婚約在先,就將其誘入國舅府,設計擒拿,囚禁起來。李惠娘陰魂在地府告了陰狀,閻羅天子準她去陽世雪仇。惠娘冤魂進了賈府花園,由土地公公引領去牢中放出裴公子,二人情意綿綿,相約十八年后共偕連理。賈國舅發現裴公子脫逃,刑罰眾姬妾,追查根由。李惠娘當堂現形,痛打賈國舅,勾了性命而去。
第十四回
潮州府潮水縣秀才袁文正,娶妻張氏,美貌賢惠,生一子,方三歲。袁秀才進京應試,攜妻兒同行。進了東京城,住王婆客店。一日,夫妻上街,路遇皇親曹二國舅。二國舅見張氏美貌,存下歹念,設計把一家三口誘進府中,酒席上灌醉袁秀才,用麻繩勒死,并殘殺了三歲的嬰兒。欲想強占張氏,不料張氏貞烈,誓死不從,只得暫且監禁在幽室之中。適逢包公到邊庭犒賞三軍已畢,回朝還府,行經石橋邊時,馬前起一陣怪風,旋繞不散。包青天命差役前邊帶路,追隨怪風,進入國舅府中,在園中遇見一個冤鬼手抱嬰兒前來告狀訴冤,原來此鬼正是袁秀才。包公命鬼魂去托夢給張氏,前來告狀。國舅府中,因殺戮太甚,常常白晝鬧鬼,二國舅已避居遷往鄭州府第,張氏也被帶去。張氏經丈夫袁秀才托夢,又得太白金星神仙護佑,來到東京城告狀,不料狀紙誤投曹大國舅。大國舅為庇護兄弟,將張氏打昏,幸店主王婆救助,才得不死,重到包公衙門告狀。包大人接了狀紙,設計擒了曹家國舅兄弟,又在曹府后園井中搜出尸體。曹娘娘向皇上求情,包大人鐵面無私,刑場上斬了曹二國舅。奇冤昭雪,包公令人安葬了袁秀才父子,又發庫銀賜予張氏還鄉。
第十五回
廣東連州有惡霸楊昌,一貫魚肉鄉里,橫行不法。楊昌的佃戶中有六人各生一女,都十分美貌。楊昌欲一并霸占為妾,遭到拒絕后懷恨在心,遂仗勢買通衙門,令囚在牢中的六名賊犯偽證六家佃戶為盜。六佃戶盡皆蒙冤下了大牢。三省察院祝茂連巡察廣東,六家前往告狀。祝大人查明楊昌誣報六家良民是實,就捉拿楊昌到堂,審清案子后,即押赴刑場斬首示眾。六佃戶昭雪冤枉,得命還鄉。六家感祝公之德,共同商議欲將六個女兒獻與祝公為妾。祝公不允,正言拒之。六佃戶又將女兒送至祝府,交與祝太夫人、祝少夫人收納。祝公任察院一十三年,奉旨還鄉,一妻六妾,共生八男,皆登仕途。
卷四
第十六回至第十八回
明朝永樂年間,順天府香河縣有個告老太守倪守謙,單生一子名善繼,已經婚娶。夫人陳氏亡故后,倪公鰥居,雖已七十九歲,但精神健旺。十月間,親往莊上收租,看中了村女梅姑娘,娶回府中作了偏房。梅氏秉性溫良,事上接下,合家相安,只有善繼心中不悅。兩個月后,梅氏懷孕,次年生下一子,取名善述。倪公八十四歲時,患病不起,心知長子非良善之人,就立下遺囑,把家產、田地,盡付善繼,卻在私下交給梅氏一幅《行樂圖》,上畫老人懷抱嬰兒,一手指地。囑她一切忍耐,待善述長大,逢有賢明官長,就持此圖前去訴述,必有安排。善述十四歲時,把此圖送呈滕知縣判斷。滕公發現圖中暗藏遺囑:把小房一所分給善述;屋中共埋銀子一萬兩,金子一千兩;白銀三百兩酬謝有司。滕公參透秘密后,傳來倪家母子、兄弟及眾親屬,當堂裝神弄鬼,說是與倪太守陰魂對話,遵囑把小屋分與善述。善繼亦無異議。滕公又指點掘出藏金歸梅氏母子,并托遺言,自己得了金子千兩。
上一篇:《香飲樓賓談》介紹|賞析
下一篇:《鴛渚志馀雪窗談異》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