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公大紅袍全傳
清代白話長篇歷史演義小說。六十回。題“晉人義齋李春芳編次”。此系假托,實為清人撰,未詳姓氏。成書于清嘉慶年間。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嘉慶十八年(1813)二經堂刊本,藏英國倫敦博物院;清道光二年(1822)金閶書業堂刊本,藏遼寧省圖書館;清道光十年(1830)大文堂刊本,藏天津師范大學圖書館;清道光十三年(1833)乾元堂藏板本,藏遼寧省圖書館;清道光二十年(1840)經國堂刊本,藏國家圖書館;清咸豐十年(1860)寶文堂刊本,藏遼寧省圖書館;清同治六年(1867)聚盛堂刊本;清光緒十九年(1893)上海書局排印本;上海鑄記書局石印本。1985年寶文堂書店“傳統戲曲、曲藝研究參考資料叢書”排印金閶書業堂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乾元堂藏板本。
海瑞,廣東瓊南睦賢鄉人,父海璇,母繆氏。十歲喪父,母令其晝夜誦讀,寒暑不輟,故無書不讀,詩詞歌賦無有不通。十四歲應童子試,赴雷州。其地張家村有張芝,曾舉孝廉,一任通判,平倭寇,死于軍前。有一女,名宮花,生得如花似玉,知書識禮。海瑞途經是村,救了病中宮花。張寡婦見海瑞人才出眾,請村中堂侄、進士張國璧說合,成了這樁婚事。海瑞說明,赴場后歸稟家母,方再行聘。海瑞到了省城,患病不能入場,徒勞跋涉,自覺十分懊喪。返家向母親說明婚事原委,繆夫人允了這門親事,即往行聘。臘月十五迎親,繆夫人視張氏勝如親女,姑媳和洽,鄰里稱之。
翌年,海瑞約了幾個朋友,赴省城廣州鄉試。試畢,海瑞中舉第二十五名,遂入京趕考。因船誤期,比及到京城,已是四月間,不得進場,住在張老兒豆腐店中。
江西分宜縣嚴嵩連捷中了舉,此時亦上京考試,中第九名進士,由于皇帝提攜,欽賜狀元及第,用為翰林院修撰兼國子監。嚴嵩一時寵幸無比,建府第,買童婢,娶了兩房夫人,終日與張志伯賣官鬻爵,廣收賄賂。家人嚴二,依仗主子權勢,重利放債,抽剝小民,無惡不作。這年京城大旱,張老兒拖欠錢糧,向嚴二借了印子錢,又著了騙,借得夾鉛的假銀子。公差來收錢糧,幸虧海瑞取了四兩五錢銀子,替張老兒代納。次日,張老兒欲將假銀還與嚴二,被罵得啞口無言,含淚回家。到了一月期滿,嚴二來家討債,一見張老兒之女元春,被其美貌所驚,不覺失去三魂七魄,把主意打在元春身上,便差李三媽來說媒。張家拒絕這頭親事,嚴二惱怒之下,告到
清道光十三年(1833)乾元堂藏板本《海公大紅袍全傳》扉頁書影
清道光十三年(1833)乾元堂藏板本《海公大紅袍全傳》正文書影
兵馬司,兵馬司指揮徐煜邦受理此案。元春父女求海瑞幫助,經海瑞疏通,徐煜邦查清此案原委,經三部大臣終審,御批嚴二枷號三月,嚴嵩革職留任,為此嚴二懷恨在心。適值嘉靖帝要選宮妃,嚴二妄圖嫁禍張老兒家,便令畫工將元春畫成圖像,經大興縣相驗后,宮車載入內庭。嘉靖帝見元春美貌無比,大喜。次日冊為貴妃,賜張老兒一品,賞黃金、玉璧、彩緞甚厚。張老兒一日之間大富大貴,但不忘恩人海瑞,再三懇留海瑞仍在店中住下應試。
到了會試之期,欽點嚴嵩為大總裁,海瑞三場之中,一揮而就,十分順利。三位總裁俱稱贊不已,皆謂宜置第一。不料嚴嵩心懷妒忌,要顯自己厲害,故意使海瑞名落孫山。幸得張貴妃在皇帝前求情,旨下賜海瑞進士及第,以儒學提舉銓用。吏部簽授浙江淳安縣儒學,海瑞便起程離京赴任而去。到任不久,上憲嘉其廉能,不日奉旨改授淳安知縣。海瑞為國為民,一清如水,百姓愛之如父母。
嚴嵩自開復以來,受到皇帝寵幸,升為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保銜,與步軍統領張志伯狼狽為奸。張志伯在京既久,欲討個外差,經嚴嵩入奏,不日張志伯請了上方寶劍,奉旨欽差出巡,一路地方官心懷畏懼,惟恐賄賂之不足,竭盡民脂以填貪壑。
一日張志伯坐船到淳安縣城,旗牌官胡英盛氣走進縣衙,出言不遜,勒要纖夫百名,大船五十號,因此惱了海瑞,被痛打四十大板。海瑞一身有膽,面對權貴欽差張志伯,痛加斥責。次日,為免秋收之期妨礙百姓農活,又親自率領衙役為官船牽纜繩。可謂邪不勝正,張志伯此時只有驚怕而已,謝海瑞說:“貴縣如此愛民,真乃社稷之福,本爵回京,自當奏圣上,升官加級。”說罷開船而去。
張志伯回到京城,搜刮了大量黃金、白銀、珠寶、土物、玩器、綢緞等。皇帝問及地方官的政績,張志伯對海瑞懷恨在心,欲引其入京,徐徐圖之,以絕后患,故向皇帝推薦提升海瑞為刑部云南司主事。海瑞起身赴任之日,百姓哭泣相送。
海瑞到京城,由于剛正不阿,使嚴嵩不敢擅作威福。時張妃已被冊立為正宮皇后。嚴嵩欲將甥女郝卿憐進獻皇上爭寵,未得逞。兵部給事趙文華為嚴嵩獻策,以甥女卿憐冒充己女,迷惑君王,皇帝果為之神蕩,冊為貴妃。不久廢張后而立嚴妃為皇后。此時尊嚴嵩為國丈,位極人臣,張志伯為京城兵馬都督,掌理九門軍馬,兩人狼狽為奸,權傾天下。
海瑞在京四年有余,因官職卑微,咫尺無顏,心中煩悶。一日至李純陽編修處,閑話間,有賓客至,純陽出外陪客。海瑞翻閱純陽書籍,忽見一本書內,夾有一小折,寫著嚴嵩劣跡十二款,遂上本參奏嚴嵩。嘉靖帝偏袒嚴嵩,三法司會審:海瑞罰俸半年,李純陽處斬。海瑞聞李純陽被害,急奔法場撫尸痛哭,并乞求賜死,以全朋友之義。帝乃傳旨,賜李純陽冠帶,以五品禮安葬,追贈翰林學士。海瑞急至法場,身穿孝服,跪在一旁,逢人便道自己之過。并接李夫人與公子李受蔭來衙居住,將女兒金姑招贅受蔭為婿。
時值皇上四旬壽辰,群臣慶賀。帝曰:“但缺一樂,惟朕無子。”海瑞奏請召來太子,致張后復為皇后,太子復為東宮。一日嚴嵩失手打碎太子茶盞,帝令到云南司衙過堂,海瑞下令將嚴嵩打了四十大板。帝大怒,傳旨將海瑞綁至西郊斬首。幸遇太子相救,發廷尉衙門重杖八十,監禁三月。嚴嵩多次欲置海瑞于死地,張后與太子救之,帝下諭任海瑞為濟南府歷城縣知縣。海瑞一到任,便喬裝測字,走街串巷,以悉民情。訪得富戶劉東雄為富不仁,勢霸一方,自恃是嚴嵩干兒,作惡多端。海瑞得提督錢國平之助,將劉東雄正法。
交趾國王朱光裕遣番將瑚元,領五萬雄兵,侵犯粵西南寧府界,邊關告急。嚴嵩欲借刀殺人,推薦海瑞出使南寧。海瑞至南寧,扮作小軍,探清南軍營壘虛實,燒了敵方糧草,乘機將其擊敗,又安撫之,南邦歸順。
嚴嵩意海瑞南征必死無疑,遂肆意橫行,欲謀害張皇后及太子。嚴嵩與趙文華、張居正商議,找了陳春為刺客,行刺皇上。事成,嚴太師得天下;不成,則誣告行刺系皇后、太子指使,借刀殺人。事敗,張后與太子向帝泣訴冤情。帝表白:“決不為汝等害也。”皇后、太子雖不及禍,然行刺之事竟草草了之。海瑞回京,風聞此事,上本要復核此案。嚴嵩等大為驚恐,以安南三年不貢為借口,要皇上下諭海瑞出使安南催貢。
次日,海瑞又離京往粵省進發。張居正唆使家奴沈充于途中刺殺海瑞,結果為海瑞所俘。沈充熟悉安南地形,海瑞攜沈充同行,到了安南,辦完催貢之事,先奏聞皇上。嚴嵩得知海瑞不日回京,害怕行刺一事敗露,故而上奏天子,說湖廣地區匪逆甚眾,地方官積弊甚多,奏請海瑞為湖廣巡撫。海瑞接旨,徑赴湖廣,至衡州,路上聞周大章有“閻王渡”之惡名,遂秘密察訪,查得衡州知府給周大章之密札,官匪勾結,為害百姓,遂處案犯以極刑。海瑞任湖廣巡撫期間,勤政愛民,仁聲大著,任滿回京,由嚴嵩之子嚴世蕃接任。
嚴世蕃到任之后,收受賄賂,貪婪無比,故而民不聊生。嚴世蕃還與掌管東廠之太監王惇相勾結,朋比為奸。海瑞奏請肅清禁掖,奉旨整頓內廷,王惇滅了威風,不敢胡作非為。
嚴嵩、趙文華等要加害海瑞,卻無計可施,恰巧南京戶部尚書缺員,便保舉海瑞前往。南京為諸王居地,事務極繁,責任甚重,人人都不敢到彼做官,非才干廉能者不克此任,天子乃委海瑞前去。
海瑞離京赴任,嚴嵩等越加橫暴。兵科給事中楊繼盛彈劾嚴嵩奸黨,被矯詔殺之。光祿寺丞莫懷古有祖傳溫涼寶玉杯,嚴世蕃為奪得此杯,使莫懷古家破人亡。
嘉靖帝染病身亡,遺詔仍以嚴嵩為相國,拜海瑞為文華殿大學士,遣使往南京迎接。太子嗣位,改元隆慶。新君登極,海瑞即修本參奏嚴嵩父子之罪。因終日憂心如焚,不覺染成一病,臨終前對其夫人說:“吾自出仕以來,歷任封疆,卻未曾受民間一絲一線。今有大紅袍一件,貯于箱中,倘我死后,當以此袍為殮,亦表我生平之耿介也。”海瑞亡,臨殮別無長物,只有大紅袍一領蔽尸,家眷貧不能回鄉。南京諸王飛章上奏,天使亦回京復命。隆慶帝命本省撥銀,送海瑞靈柩回籍安葬,謚曰忠介。隆慶帝閱海瑞遺表及朝中大臣參劾奏章,大怒,將嚴嵩與嚴世蕃及張志伯、趙文華等下獄,百姓無不歡欣。
上一篇:《海上花列傳》介紹|賞析
下一篇:《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