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家小說
明代白話短篇(話本)世情小說集。今名《清平山堂話本》。分《雨窗集》、《長燈集》、《隨航集》、《欹枕集》、《解閑集》、《醒夢集》,每集兩卷十篇,凡六十篇。今存二十九篇。明洪楩編輯出版。洪楩,字子美,浙江錢塘人,出版家和藏書家。成書于明嘉靖年間。
現存主要版本有明刊殘本,分藏日本內閣文庫和北京大學圖書館;1934年刊本,藏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文學古籍刊行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明刊殘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1994年江蘇古籍出版社“中國話本大系”排印明刊殘本。
明刊殘本《六十家小說》
正文書影
明刊殘本《六十家小說》
正文書影
柳耆卿詩酒玩江樓記
北宋神宗年間,建寧府崇安縣柳永才華出眾,尤擅長填詞,在京城流連于秦樓楚館,與名妓陳師師、趙香香、徐冬冬等情好密邇。一日,他經友人薦舉,被朝廷授為浙江余杭縣宰,為官清廉,筑玩江樓,優游歲月。他看中當地一個美麗的歌妓周月仙,但周月仙原有相好黃員外,不肯答應柳永。他探知黃員外的住處與周月仙家隔河相望,兩人的交往系用船擺渡,于是暗中吩咐船工在夜里把船開到人煙荒疏處,用暴力強奸了她。周月仙萬分痛苦,寫詩“自恨身為妓,遭淫不敢言。羞歸明月渡,懶上載花船”,發泄不滿。翌日,柳永排宴于玩江樓,派人叫周月仙前來歌唱,指定她唱己作,她羞慚滿面。于是與柳永相好,甚為歡洽。平日里柳永作詞,周月仙歌唱,日子過得十分快活。三年任滿,柳永回京,與周月仙依依惜別。這一段戀情,被人傳為一時佳話。
簡帖和尚
北宋時東京汴州開封府左班殿直皇甫松,年節公休回家。一日,巷口開茶坊的王二送來一對落索環、一雙短金釵和一封短信,說是一個濃眉毛、大眼睛、蹷鼻子、略綽口的不相識的客人托他送給皇甫松的妻子楊氏,并再三叮囑不須給皇甫松知道。他收到這些禮物后,感到十分奇怪,打開那封短信一看,不禁怒氣沖天。原來這是一封情書。皇甫松立刻叫妻子和丫環迎兒出來,嚴刑拷打,仔細審問,逼她們交代與別人私通的事,并告到官府。錢大尹不問青紅皂白,完全遵照皇甫松的意愿斷案,將楊氏休回娘家。楊氏有苦難言,無法洗清污水,只想投河自盡,被一個婆婆勸住,帶回其家。過了幾天,婆婆家中有個“粗眉毛、大眼睛、蹷鼻子、略綽口”的客人來訪,說是蔡州的洪通判,要娶一個夫人,央求婆婆做媒。無家可歸的楊氏勉強應允。一年后,皇甫松來大相國寺燒香,偶遇也來燒香的楊氏夫婦,見到楊氏的后夫是個“粗眉毛、大眼睛、蹷鼻子、略綽口”的中年人。他詢問寺中的行者后,才知楊氏的后夫本是個不守本分的壞和尚。和尚也向楊氏坦白,當初寄信和婆婆相救、做媒等,都是他一手設下的圈套。楊氏聽了,叫將起來。和尚見狀,欲壞她性命,幸得皇甫松等人及時趕來,一起將那個作惡的和尚扭送至官府。皇甫松和楊氏重歸舊好,雙雙回家。
西湖三塔記
南宋孝宗淳熙年間,臨安府青年奚宣贊于清明節去斷橋四圣觀前看景,見一群人在圍觀一個迷路的女孩,她叫白卯奴,就把她領回家。十日后,奚家門前來了一個老婦人,原來是卯奴的婆婆,她感謝奚宣贊救了卯奴,并邀他到白家玩。卯奴的母親是個穿白衣服的美麗婦人,問明情由后,設席款待。席間,婦人向奚宣贊傾訴愛慕之情,讓他在白家住了半個多月。奚宣贊變得面黃肌瘦,又被婦人用法術罩在鐵籠內,幸得卯奴相救,才逃回家,不久搬至昭慶寺居住。一年后,又是一個清明節,奚宣贊拿了弓箭出門,將停在樹上的一只老鴉射落,老鴉在地上搖身一變,恰是昔日所見的卯奴婆婆,把他抓住帶去見卯奴的母親。白衣婦人又留奚宣贊在家住了半月,后叫鬼使前來取他心肝,又得卯奴相救,才僥幸逃回家中。幾日后,奚宣贊的叔叔奚真人回家,識得家中妖氣彌漫。奚母訴說前事,奚真人就在四圣觀前作法除妖。一陣狂風過后,神將把婆婆、卯奴和白衣婦人捉來,現出真身,原來它們是水獺精、烏雞精和白蛇精。后真人四處化緣,建造了三座石塔,把三怪鎮在湖內,自此風平浪靜,人民安居樂業。
合同文字記
北宋仁宗朝慶歷年間,東京城外三十里的老兒村,住著專靠種田度日的劉添祥、劉添瑞兄弟兩人。有一年遭受天災,全家度日艱難,劉添瑞帶妻兒去外鄉逃荒。臨走前,請友人李社長做證人,將家中的所有財產寫成兩張合同文字紙,兄弟兩人各執一張。兩年后,劉添瑞夫婦先后在異鄉病死,只留下一個三歲的孩子劉安住,住在張學究家。十五年后的一個清明節,劉安住去墳前祭掃,張學究把父母身世等全部告訴他。安住有心負骨回鄉安葬父母。這時,劉添祥已娶王氏為妻。他們為了侵吞財產,竟不認安住,甚至還用磚頭砸傷他。后李社長問明情由,十分同情無辜的安住,并指點他去開封府告狀。包公接案后,差人帶劉添祥夫婦和證人李社長等到堂。在公堂上,劉氏夫婦強詞奪理,包公從劉添祥和安住分別遞交的兩份合同文字紙中看清真相,大怒,把劉添祥夫婦收監問罪。幸得安住苦苦求情,才把劉添祥打了一頓后,發送他們夫婦回家。李社長擇日叫劉安住和女兒成親,一月后到陳留縣赴任為官,終身幸福。
風月瑞仙亭
漢武帝元狩二年,四川成都府青年才子司馬相如,因慕縣中富豪卓王孫的名園,前來相訪,主人熱情留宿。他和聰慧過人、姿容出眾的卓王孫女兒卓文君互相萌生了戀情。三月十五日的月夜,司馬相如撫琴彈奏,一曲《鳳求凰》挑動了卓文君的情思。兩人在瑞仙亭海誓山盟,互訴欽慕之心,并決定私奔。因生活拮據,他們在街上賣酒度日。不久,朝廷聞司馬相如文名,飛書召他進京,兩人依依惜別。卓王孫自此也改變了原先對他們的冷漠態度,來到卓文君處共同生活。司馬相如在京向天子獻《上林賦》等,深得皇帝器重,拜為著作郎,待詔金馬門。后司馬相如因平定巴蜀有功,拜為中郎將,不久,衣錦還鄉。
藍橋記
裴航下第,乘舟歸襄漢,見同舟樊夫人容貌美麗,頓生愛慕之心,以詩達情,又自備美酒、珍果獻上。樊夫人使裊煙召裴航相識,并作詩答之:“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云英。藍橋便是神仙宅,何必崎嶇上玉京?”詩中隱寓著他日后的一段姻緣。后來裴航經過藍橋驛,因口渴而走進一茅屋中,遇見一個老婦人正在織麻。又見她的一個名叫云英的孫女,生得“華容艷質,芳麗無比”,就向老人求親,愿意娶云英為妻。老人要裴航找來搗藥的玉杵,才能應允這門親事。裴航四處找尋玉杵,遍覓不得。一日,忽見一位賣玉商人告訴他玉杵的消息,他終于得到了玉杵,并用它搗藥百日。裴航的精誠努力感動了老人,應允將孫女嫁給他。成親那天,錦繡帷帳,珠翠耀目,仙童、侍女引航入室,見眾親賓都是神仙中人,才知云英也是仙女,樊夫人是她的姐姐云翹,現為玉皇女史。
快嘴李翠蓮記
東京城內李員外之女李翠蓮,經人介紹,與張狼結成姻緣。李翠蓮年方二八,姿容出眾,女紅針指,書史百家,樣樣精通,只是心直口快,嘴無遮攔,“凡向人前,說成篇,道成溜,問一答十,問十道百”,為封建衛道者所不容。臨出嫁時,父母吩咐她遇事須言語謹慎,“多之眾所忌”,她口里說“曉得”,心里早忘個精光。成親那天,迎親花轎剛到張家門口,媒婆手拿一碗,叫她開口接飯,李翠蓮張口就罵媒婆是“嚼嘴黃”,氣得她一溜煙進屋而去。與丈夫拜堂時,她對這套傳統的繁文縟節很不以為然,遂脫口而出,惹得公公、婆婆等人大為吃驚,對這個沒規矩的新媳婦深感不滿。新婚之夜,依俗撒帳,李翠蓮也不買撒帳先生的情,用難聽的語言把他趕到門外。面對丈夫,她也不改“多嘴”、“快舌”的稟性,鬧得張狼一夜不得安睡。這樣如此三番,李翠蓮得罪了丈夫和公婆全家,婚后僅三天,就被他們休掉。她回到娘家,也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只得到前街明音寺中去度過余生。
洛陽三怪記
洛陽城中有個開金銀鋪的潘松,在清明節時去郊外賞花游玩。不知不覺間走入一條小路,忽聽到后面有人叫他,回頭一看,見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婦人立于路旁的柳樹下,自稱是他母親的姐姐,并邀他到家敘舊。潘松跟著她來到一座舊花園,此時從假山背后又走出兩個青衣女童和一個白衣女,其中有一個是他認得的鄰家剛死的女子王春春。王春春見到潘松,也大吃一驚,叫他趕快離開這里,否則會有生命之虞。潘松慌忙奔出花園,沿原路回家,見到天應觀道士徐守真,把遇鬼之事告知。徐守真與他同往,來到剛才遇見老婦人的地方。老婦人又引潘松到園亭中坐下,突然用大雞籠把他罩住。這時有個紅袍大漢進來,又見那個白衣婦。白衣婦要求和他做夫妻,三更過后,她才離去。王春春告訴潘松,這婆婆、紅袍大漢和白衣婦人都是鬼。在她指點下,潘松再次逃離鬼門關。來到一座廟前,黃羅帳中端坐著泥金塑成的三個鬼像。他匆匆回家,一一告知徐守真,道士即刻登壇作法除妖。又一日,潘松去釣魚,吊起一個老婆婆,嚇得昏死過去。徐守真得知后,去嵩山請來蔣真人,終于將她鎮伏。原來潘松所遇的白衣婦人是個白雞精,紅袍大漢是條赤斑蛇,老婆婆是個白貓精。
風月相思
明洪武元年春,成都府青年才子馮伯玉自幼痛失雙親,家境貧寒,在元末戰亂中浪跡至臨安城中,得直殿將軍趙或收留,和趙女云瓊一起讀書。兩人詩賦唱和,甚為相洽,互生愛慕之心。兩年后,云瓊輟學,入閨閣習女工,獨留馮伯玉在書館學習,頗感孤單和寂寞。兩人通過婢女韶華互贈詩詞,愈增愛戀情愫。一日,云瓊沒有詩詞,馮伯玉心里很急,后得知她患病臥床,就作《望江南》詞,轉達思念之情。幾天后,趙將軍設席款待馮伯玉,云瓊在旁,礙于父親之面,難以說話通情,只能用眉目傳言。馮伯玉回房,又寫了一首七律托韶華轉遞云瓊,他也得到云瓊的和詩。不久,云瓊相思成疾,臥床不起,其母劉夫人察知病因,與趙將軍商議,招馮伯玉入贅為婿,兩人遂成夫婦。幾個月后,得趙將軍保舉,馮伯玉應召入京,兩人依依惜別。皇帝非常賞識馮伯玉的才華,授為起居郎,在京城做官。消息傳至臨安,云瓊悲喜交加,填詞作詩,聊抒心中之情。后馮伯玉接云瓊抵京,夫妻得以團聚。不久,倭寇來犯,朝廷遣馮伯玉率軍與敵作戰,取勝回朝,被封為鎮國大將軍,云瓊封為趙國夫人。不期馮伯玉天年不永,于洪武七年病死。不久,云瓊也不進飲食而卒。
張子房慕道記
西漢初年,劉邦立國不久,開國勛臣張良因見戰功赫赫的韓信、彭越和英布三人被劉邦殺戮,兔死狐悲,為保全自身,堅決要求辭去官職,入山修道。劉邦問他,你是國中第一極品隨朝,身穿紫羅袍,腰懸白玉帶,口餐珍饈百味,享盡人間富貴,為何還要歸山慕道。張良回答說,臣有十怕:一怕火院鎖牢纏,二怕家眷受熬煎,三怕病患纏身體,四怕有病服藥難,五怕氣斷身亡死,六怕有難哭皇天,七怕采木花棺槨,八怕牢中展卻難,九怕身葬荒郊外,十怕蕭何律上亡。只有修道歸隱,才能逍遙自樂,無拘無束。劉邦苦苦挽留,無奈張良去意已堅,毫不動搖。劉邦又詔令百官勸留張良,也絲毫不能撼動他的決心,甚至連老夫人勸阻,他也不聽。高祖傳令把門官軍,不要放張良出宮。張良將冠帶、袍服、象簡、烏靴脫下,放在朱紅托盤內,留在王宮,悄身離去。劉邦差人四處追趕,杳無蹤跡。張良入山后,無拘無束,清閑快活,再也不為塵世間的紛爭和雜事煩心了。
陰騭積善
唐代德宗朝秀才林善甫,聰明博學,在京師太學讀書。不久,母親病重,他告假回家。一月后,母親病愈,假期將滿,帶著腳夫王吉返京讀書。一日,他們來到蔡州,天色已晚,就去旅店歇宿。王吉很快入睡,林善甫脫了衣服卻睡不著。他只覺床上有物墊在身下,借燈一看,原來是一個布包裹。包裹里有一錦囊,其中有一百顆珍貴的珠寶,遂收于箱篋中。次日天明,他對店主說:前日此屋所住之人,是我的朋友,因怕失期,我先走了,倘他回來時,可讓他到京師上庠貫道齋林上舍來尋林善五五甫。再三叮囑后離店,沿路留下標記,說明自己去向。失主發現珠寶不翼而飛,嚇得魂不附體,一路找來,直到旅店,店主把前事告他。他又向前沿著路標追去,在一座酒店中,見到了林善甫。經過詢問確認他就是失主后,林善甫把百顆大珠如數歸還失主。失主感激萬分,再三酬謝,都被林善甫一一婉拒。后林善甫一舉及第。
陳巡檢梅嶺失妻記
宋徽宗時,在京城內有個飽學秀才陳從善,在宣和三年朝廷的開科選賢時得中進士,被授為廣東南雄沙角鎮巡檢司。他帶著新婚妻子張如春同去上任。南雄路途遙遠,艱險叢生,陳從善行前設壇齋供,祈求神靈庇護。紫陽真君見他心誠,吩咐大慧真人化作道童一路護送前行。陳從善一切準備停當,辭別親人,帶著道童上路而去。路上道童不肯前行,被他打發走了。一日,陳從善夫婦來到梅嶺。此處有個申陽洞,洞主申陽公,是個猢猻精,見張如春美貌,就作法把她攝入洞中,欲求交歡。張如春寧死不從,被罰去山上挑水,在苦難中度日。陳從善失妻后,四處尋覓,毫無蹤影,只身獨自前去南雄上任。三年任滿,他在回家途中來到庾嶺紅蓮寺小住時,得紫陽真人相助,探知了張如春的下落。他克服艱險,尋到梅嶺,終于得以和妻子團圓。
五戒禪師私紅蓮記
宋英宗治平年間,錢塘門外有座凈慈孝光禪寺,住著五戒禪師和明悟禪師兩個得道高僧。一日清晨,五戒禪師坐在禪椅上養神,忽聽到遠處傳來小孩的啼哭聲,叫人打開山門,見雪地中有條破席,裹著一個才四、五個月模樣的女嬰,在留下的紙條上寫著“紅蓮”二字,遂把她收留在寺中。光陰似箭,不覺已是十六年后,紅蓮出落得十分美貌。一日吃過晚飯,五戒禪師忽然要見紅蓮,是夜,兩人在禪房云雨。明悟禪師入定回來,已知五戒破了色戒,犯下大罪,次日借賞花之機,點化其事。五戒禪師寫了《辭世頌》后坐化而去。明悟禪師知道后,也在寺內坐化圓寂。兩人分別托生為蘇軾和謝端卿。謝端卿自幼不肯吃葷酒,一心要出家,父母送他入寺做了和尚,法名佛印。蘇軾聰明博學,十六歲時赴京應舉成名,御封翰林院學士,三年后升端明殿大學士,為官清廉清正,只是不信佛法,尤其不喜歡和尚。佛印聞知蘇軾在京做官,特地到大相國寺來作住持。一日,他去找蘇軾,自此兩人交往甚密。后蘇軾貶官黃州,佛印也隨之去黃州甘露寺,兩人相交至厚。不久,蘇軾到杭州上任,佛印也來到靈隱寺,或吟詩,或作賦,飲酒玩樂。晚年,蘇軾回京,累官至禮部尚書,盡老而終,得為大羅天仙。佛印禪師在靈隱寺圓寂,得為至尊古佛,兩人俱得善終。
刎頸鴛鴦會
浙江杭州武林門外,住著一個美貌女子蔣淑真,聰明伶俐,善解人意,然舉止輕浮,生性淫蕩,二十余歲仍未出閣,后經人做媒,嫁與二郎為妻。十余年后,二郎病逝,蔣淑真獨守空房。等三年孝滿后,她又嫁給商人張二官,心中快活。蜜月期一過,張二官要到德清收賬,留下蔣淑真一人在家。她常在門首張望,見對門店中舉止優雅的朱秉中,心生愛慕之情,暗中與他來往密切。張二官回家,阻斷了他們的好事,蔣淑真情緒低沉,相思成病,臥床不起。朱秉中借故前去探望,見到意中人后,蔣淑真談笑風生,病情頓時減輕了幾分。朱秉中剛離開,她又呻吟叫喚不止。張二官心中生疑,但不便發作,不久依舊去德清經商,順便買了一柄尖刀,星夜趕回,在門外看見蔣淑真和朱秉中的調情聲,怒上心頭,一腳踢開門,沖到床前將兩人殺死。
楊溫攔路虎傳
楊令公之孫楊溫武藝高強,智謀精粹。一日,在街上行走,見一個掛著“未卜先知”招牌的人,就去買了一卦。此人告訴他近日有難,須到百里之外去方可免災,于是辭別父母,帶著妻子和家人離家外出。他們來到仙居市,天色已晚,就在客店入住。不料夜間遭強盜搶劫,楊溫因毫無準備而束手被擒,眼睜睜地看著妻子、家人和財物被人奪走。事后,他生病住店半月。一日,楊溫去茶坊小坐,認識了當地的一位富商,向他借了三貫錢回家。此時,街上走過一個騎著高頭大馬的漢子,徑奔岳廟而去,向人打聽后才知他叫李貴,是個天下聞名的好漢;尤其是那條棒,人稱打遍天下無敵手。楊溫聽說后,愿意和他比武。次日,楊溫在店中吃茶,李貴前來挑戰,楊溫和他比試,兩人你來我往,不到幾個回合,早把李貴打倒在臺上。李貴服輸,兩人成為好友。一日,有個好漢前來店中,楊溫認出他就是劫財奪妻的強盜,遂跟著他來到仙居城外,見到了妻子。正要動手時,忽被眾軍校捉住,帶到陳千處,問明情由后,又領他們去見楊達等強人首領。楊溫一路使棒沖進莊內,無人能敵,救出妻子、兒子和婆婆,后回京到邊關建功立業。
雨窗集
花燈轎蓮女成佛記
宋代襄陽府花匠張元善和夫人王氏,在潭州開個花鋪謀生。他們年過四旬,還未生育。有個七十多歲的盲婆,天天在門前背誦《妙法蓮花經》,得王氏施善,把她收養在家。三年后,盲婆坐化圓寂,托生為蓮女,生于張家。張公夫婦大喜,視作掌上明珠。蓮女自幼聰明,七歲經史皆通。一日,在學堂讀書,聽得鼓鈸響,出外一看,見能仁寺長老惠光禪師坐在轎上,猛然向前,扯住他索討“問頭”。自此后蓮女輟學,每天只到寺中聽法講經。十六歲時,她出落成一位美貌少女。元宵節,蓮女隨著人流去街上觀燈,來到觀音堂前,見兩個和尚在化緣,又上前向他們討“問頭”。和尚稟告長老,惠光法師告訴蓮女四句法言。此后,她只在花店賣花,再也不管閑事。一年后,鄰家十八歲的李小官人看上了蓮女,生了相思病,四處請醫求治,也無好轉。后他母親窺破玄機,遣媒前往張家議親,得張公夫婦應允。成親那日,眾人把各色鮮花插在轎上,人稱“花燈轎兒”,抬到李家,不見蓮女出轎。王氏揭簾一看,蓮女已寫好《辭世頌》,在轎中端然坐化而逝。張元善夫婦也修持得道,修成正果。
曹伯明錯勘贓記
元朝至正年間,曹州東平府東關鎮上某客店主人叫曹伯明,年三十歲,妻子已死。當地有個妓女謝小桃,年二十二歲,生得千嬌百媚。曹伯明與她來往一年有余,有心娶她為妻。但謝小桃的心卻在倘都軍身上。倘都軍家貧,無力娶她,小桃只得違心地嫁給曹伯明。婚后二月,倘都軍來探望謝小桃,謝小桃策劃,叫倘都軍設法害死曹伯明,以便兩人長久做夫妻。此計得到強盜宋林的支持。一日,宋林去一戶人家盜竊,歸路上遇到曹伯明,兩人打過招呼后就分手了。幾日后,曹伯明晚間回家路上,被一包袱絆倒,拿回家一看,原是些細軟之物。次日,曹州府來人,把曹伯明押到公堂,要他承認偷人錢物,曹伯明不肯招供,被打得皮開肉綻。此時,謝小桃提著包袱,前來自首,誣陷他是偷竊者。曹伯明這才明白自己中了圈套,遂說明真相。州尹大怒,把他押解上東平府去,府尹蒲左丞初審后,覺得此案有疑,差人去曹州提來謝小桃。經審訊,她招供了和倘都軍等人陷害曹伯明的實情。次日,蒲左丞提來一干人犯,當堂畫押,一一審理分明。曹伯明回家,仍開花店度日。
錯認尸
北宋仁宗明道元年,杭州城內有個商人喬俊,一日,從東京賣絲歸來,遇鄰船一美貌女子,頓生欲念,派人前去議親討妾。此女名春香,本是建康府周巡檢之妻,因丈夫病故,扶柩歸葬。她也是個水性楊花之人,見喬俊來議親,一口應允。回家后,喬俊帶春香去見夫人高氏,叫她在外別住。半年后,喬俊出外經商,留下春香在家。兩個多月過去了,春香不見丈夫回來,整日倚門張望。一日,忽有里長走來,說是要差喬俊去海寧砌江塘,因他不在家,已找了一個民工頂替。此人叫董小二,二十來歲。十日后,他砌塘歸來后就住在喬家。時間一長,春香看上了小二,兩人終于勾搭成奸。高氏聞知此事,叫春香搬回家住。她帶著小二同往,花言巧語,得高氏同意。自此小二出入房屋,自由自在,不想他又奸騙了喬俊的女兒玉秀,不久事發,高氏設計,和春香共謀殺死小二,將尸首丟入河中。不想尸首被武林門外的程五娘錯認,她的丈夫離家長期不歸,忽聞河中浮起尸體,竟認為是她丈夫,買棺盛殮。潑皮王酒酒情知此事不確,借機來酒店敲詐高氏,不遂后,他告到寧海軍安撫使處。春香、高氏、玉秀等人入獄,不久相繼死去。喬家被抄,財產沒收入庫。兩年后,喬俊回家,得知其事后也投河而死。
董永遇仙傳
東漢中和年間,淮安潤州府丹陽縣人董永,年二十五歲,少習詩書,幼喪母親,與六十多歲的父親相依為命。一年災荒,米價騰貴,董家度日艱難。嚴冬雪天中,董父饑寒交迫,得病身亡。董永哀哭不止,幾番昏死于地。為了安葬亡父,他賣身于傅長者家做雇工,天帝被董永的孝心所感動,遂遣仙女下凡,與他結成夫妻。仙女每日織絲,幫助董永償還債務。又生下一子,名叫仲舒。后來仙女要返回天庭,董永依依不舍,仰天長哭。傅長者把董永的孝心奏報本府,又轉呈朝廷,皇帝召他進京,大受褒賞,并授為兵部尚書。董仲舒長大后,常思念母親,后得術士嚴君平的指點,找到了母親。仙女給他金、銀瓶各一,然后回家。他遵照仙女的囑咐,把金瓶送給嚴君平,打開時,瓶中冒出火焰,燒瞎了君平的雙眼。董仲舒煮吃銀瓶中的米,遂成仙升天。
戒指兒記
殿前太尉陳太常之女陳玉蘭聰明美麗,只因父母一心要她嫁個門當戶對的好人家,才一直蹉跎下去,年已十九,仍待字閨中。正和二年元宵佳節,街上架起鰲山,華燈遍地,熱鬧非凡。離陳家不遠的兔演巷內,有個少年才郎阮華,又喚阮三,是個商人之子,長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趁此良辰美景,相邀友人在家笙簫彈唱,歌笑賞燈,直到夜深人靜,引得深閨中的陳玉蘭春心萌動。她遣丫環碧云約阮華前來房中相會,但陳家人多眼雜,且是大戶人家,家規森嚴,一時難以如愿。阮華手戴陳玉蘭相贈的戒指兒,整日在家思念意中人,兩月有余,懨懨得病。后在好友張遠的幫助下,買通閑云庵尼姑王守長,趁庵中瞻禮佛像的機會,安排兩人私會。不料阮華大病未愈,陽泄而死,留下遺腹子陳宗阮。經陳、阮兩家父母相商,決定揀個好日,玉蘭備禮過門,拜見公婆,又到阮華墓前哭奠相祭,同時廣設水陸道場,追薦亡夫。陳宗阮在玉蘭的悉心教養下,得中頭甲狀元,奉旨歸娶,滿門榮耀,一時傳為佳話。
欹枕集
羊角哀死戰荊軻
春秋時,西羌積石山有個賢士左伯桃,自幼父母雙亡,勤奮讀書,成為濟世之才。然年近四十,仍未獲得功名。后來聽到楚王慕仁好義,正在招賢納士,就告別鄉鄰親友,前往楚國。一日,他來到雍地,突遭暴雨侵襲,饑寒交加,于傍晚走到荒野的一間草屋前求宿。主人羊角哀也是一個賢士,兩人志同道合,相見恨晚,遂結拜為兄弟同去楚國。途中又逢大雨,兼以風雨交加,前無村舍,后沒旅店,兩人夜宿古墓,幾乎凍死。眼看前途艱險,左伯桃舍衣懇求羊角哀獨自前行,自己甘愿凍死荒郊。兩人爭執相讓不已。左伯桃脫下身上的全部衣服,受凍而死。羊角哀帶泣來到楚國,經裴仲引薦,被拜為中大夫。其時,他向楚王稟明前情,請假回去安葬高義的左伯桃。在義兄的殉難處,羊角哀用厚禮將他安葬畢。是夜,得一奇夢相告:因左伯桃的墳地距荊軻墓太近,每夜荊軻的陰魂要來擾亂,無法安息。羊角哀多次力戰,皆不敵荊軻的陰魂,欲拆荊軻廟又遭眾鄉民阻攔,遂奏明楚王,謝其知遇之恩后,取劍自刎于義兄左伯桃墳前,與左伯桃共抗荊軻陰魂之擾。
死生交范張雞黍
東漢時,明帝求賢,汝州人張劭赴洛陽應舉,途中投宿客店。鄰屋有個秀才,生了瘟病,懨懨將死,張劭前往探視,并竭力相助,煎藥熬湯,忙個不停。數日后,終于將他治好。病人乃越州山陰人范巨卿,也赴洛陽應舉。張劭因救人而誤了功名,范巨卿深為感動,兩人結為兄弟,情同骨肉。半年后,恰逢重陽佳節,范巨卿思歸回家,臨別時,他和張劭約定:明年重陽到張家登堂拜母,以表通家之誼。張劭也應以雞黍相待。次年重陽,張劭在家殺雞溫酒,等候范巨卿到來,從早至晚,未見人影。直至更深夜靜時,才見一個黑影隨風而來。仔細看之,正是范巨卿。他大喜過望,熱情問候,然來人卻不答話,只是僵立無語,原來他是范巨卿的陰魂。范巨卿自和張劭分別后,整日忙于經商,已忘雞黍之約。今日見鄰居送來茱萸酒,才知又是重陽。他記起昔日之約,兩地相距千里,已無法趕到,就自刎而死,托陰魂前來踐約。張劭聞知實情,放聲大哭,對母親稟明真相后,親到范家為亡兄落葬。祭奠完范巨卿后,他也拔刀自刎而死,范家人將他同葬于范巨卿墓中。后人稟知皇帝,御賜范巨卿為山陽伯,張劭為汝南伯。墓前建廟,號“信義之祠”,墓號“信義之墓”。
老馮唐直諫漢文帝
西漢文帝朝將軍魏尚,領兵擊退了匈奴的進犯,朝廷遣仇太尉去前線勞軍,因嫌魏尚不給厚禮,竟不辭而別,在文帝面前說魏尚的壞話,并挑動他派皇叔劉昂舉兵討魏,把魏尚投入監獄。匈奴聞知,兵分兩路殺來,劉昂大敗,死于亂軍之中。漢文帝調兵遣將,分三路增援邊關,仍未見前線的捷報。三個月后,文帝親率臣僚前往邊關。在細柳營前,把門軍尉擔心有詐,不肯開門。他拿出漢節,周亞夫知是天子來到,只開側門放皇帝一人一騎入寨。文帝賞畢,周亞夫送到門口,眾官認為他過于傲慢,有欺君之罪,漢文帝卻對他大為欣賞,稱贊他是“真將軍”。漢文帝回京途中,萬民伏地迎接。他夜宿香火院,燈光下見一白發老人俯伏地下,仔細視之,乃是三朝元老,現為香火院使臣中郎署長馮唐。文帝和他敘舊。言談問,馮唐以歷史人物廉頗、李牧等英雄作比,批評漢文帝任用奸佞,迫害賢臣,“有廉頗、李牧而不能用”,并為魏尚評功擺好,說他抵抗匈奴有功,是國家的棟梁之材。一番話說得文帝點頭稱是,派他持節往云中郡去赦免魏尚。次日,馮唐在全軍面前宣讀詔書,褒獎魏尚,群情激昂,努力與匈奴作戰,大獲全勝。番使被迫來京求和,從此天下太平。
漢李廣世號飛將軍
漢文帝時,匈奴大舉南侵,朝廷下詔征招天下武將為國立功。秦將李信之后裔李廣,弓箭嫻熟,武藝高強,入伍后,屢立戰功,授隴西都尉,改武騎郎。他隨周亞夫征戰南北,無往不勝。景帝前元四年,匈奴十萬兵馬直撲中原,李廣在雁門關拒敵,因受傷寒而體力不支,一時倒在馬下。敵軍蜂擁而上,此時李廣突然大喊一聲,奪過一匹戰馬,在亂軍中橫沖直撞,殺開一條血路,匈奴大敗。李廣班師回朝,有人反誣他折軍大半,功不抵過,景帝把他解職歸田。半年后,匈奴又來侵犯,漢將屢戰屢敗,戰事吃緊。李廣臨危受命,率兵直奔前線,匈奴見李廣,大叫“飛將軍來也”!不戰而退。因奸佞當道,李廣再次解甲歸田。武帝即位后,匈奴再次南侵,李廣率兵沖鋒陷陣,大敗敵軍。皇帝再次聽信讒言,欲治其罪,得大將張騫力保,依舊被廢為庶人。后他又被朝廷重用,帶兵和匈奴作戰。此時衛青、霍去病等已大敗匈奴班師回朝。他沒有立功,感嘆終身不遇,郁郁寡歡,自覺無顏見皇帝,拔劍自刎。
夔關姚卞吊諸葛
北宋仁宗朝,嘉興秀才姚卞聰明博學,文武雙全。一日,他正在上學,忽收到成都府安撫晁堯臣的來信,邀他去四川。次日,姚卞乘船進發。至夔關,他上岸觀景,信步走到江邊,得人指點,入武侯祠瞻仰先人,并在壁上題署《酹江月》詞一首,贊揚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回店后,他又寫長詩一篇,次日上廟祭奠前朝功臣。歸途中,忽然陰風四起,似有千軍萬馬而至。姚卞大驚,忽遇一小童邀他去葛家莊喝茶。主人出迎,邀入草堂之上。兩人縱論三國史事,暢談諸葛亮之功勛,并寫一賦記之。忽見堂下眾人喚:“請丞相上馬。”姚卞乃知老丈是他敬仰的諸葛亮。至成都,姚卞見到晁堯臣,說及神會諸葛亮之事,又到城外武侯祠去祭奠。次年,朝廷開科選士,姚卞夢中得神明指點,預告試題。由此得中頭名狀元,被授為嘉興縣令,后累官拜吏部尚書,升參知政事,一生榮耀。
霅川蕭琛貶霸王
南北朝時,吳興郡霅川弁山后有一項村,因當日霸王和項梁曾在此避亂,人們在這里建造了一座西楚霸王廟。蕭猷任吳興太守時,令人整修一新,以供百姓祭奠。夜間,霸王鬼魂前來感謝他的重興香火之功。次日,蕭猷率領郡中父老鄉親,宰雞殺羊大祭霸王。自此,全郡風調雨順。后蕭猷調任西川成都府刺史,臨行前,再三囑咐繼任者須敬神祭祀,并親往弁山辭廟。晚間,他得一夢,說他在任刺史期間,會有災難,只要呼喚霸王之名,必會前來相救。次日,蕭猷赴任。一年后,云南有人作亂,揮師侵犯西川,一路攻城掠地,來勢兇猛。他派大將韓晃、崔平迎敵,大敗而回。蕭猷大驚,面如土色,一時無計可施,突然想到弁山神的話,就讓士兵大呼“西楚霸王,當來救難”。霎時,天昏地黑,飛沙走石,弁山神果然來到,躍馬橫刀,殺退賊兵,大獲全勝。此后,蕭猷在成都也建立了西楚霸王廟,供居民們祭祀。后李仁、孔靖先后為郡守,都因褻瀆神靈遭禍。天監十二年,蕭琛任吳興郡太守,見廟中香火繚繞,詢問緣由,官吏告知一切,并說及蕭猷、李仁、孔靖等前后幾任太守的不同遭遇,他不信神靈,令人撤去帷帳泥像。是夜,弁山神仗劍怒目而來,蕭琛一一數落其罪行,它惶恐而去。蕭琛自也安然無事。從此,吳興郡太平、安寧。
李元吳江救朱蛇
宋神宗熙寧年間,汴梁人李懿在杭州任職。一年后,思念兒子李元學業,遣人讓他來杭讀書。李元赴杭途中,在吳江“三高祠”題詩一首后,出門見幾個小孩在用竹竿戲打草叢中的小蛇。他上前用衣服包住小蛇,洗去污血,放它逃生。三日后,李元來到杭州,住了幾日。后念母親無人侍奉,急著回家。船至吳江小憩,他上岸觀景。忽見一青衣小童對他作揖,手執一紙,邀他到橋旁小店歇息。不久,小童領來一位英俊少年,向著李元就拜,并盛情邀他前去家中。不一會,船至“玉華之宮”,有人前來迎接,入殿參見大王。敘話中,李元得知自己已到龍宮,昔日所救的小蛇就是龍王的兒子。龍王設宴謝恩。席間,李元告別龍王準備回家,說了句“平生但得稱心足矣”。恰巧龍女名叫“稱心”,龍王見李元欲娶女兒為妻,十分高興,派人喚她出來拜見李元。李元向龍王解釋,自己所說“稱心”,是指一舉登科,并非要娶龍女,但龍王堅持要把龍女嫁給李元,龍女遂隨李元回家。說及前事,李元父母十分高興。不久,朝廷開科,李元得龍女幫助,得中狀元,初任江州僉判,又做吳江縣令。三年后,龍女來向李元辭行,并化作狂風而去。后李元累官至吏部尚書。
梅杏爭春
某年春日,花園中百花盛開。梅嬌和杏俏兩人來到杏花深處,看見繁花滿樹,茂盛艷冶。杏俏認為,滿樹杏花開得正當其時,它有千般嬌媚,萬種妖嬈,百花見了,都無顏色。而梅嬌則認為,這杏花不如梅花。兩人引經據典,各說其好,一來一往,互相爭執不下。這時,郡王也來到花園中,見她們爭論不休,就叫人去把兩人喚來,問明情由后,讓她們各作詞一首,內容是分別述說杏花和梅花的好處。梅嬌先作《滿庭芳》詞一首,稱頌梅花;杏俏緊接著也作《滿庭芳》詞一首作答,說盡杏花的各種好處。
翡翠軒
元至正年間,浙江臨安府錢塘縣舉人諸葛章,遵母命到蘇州探望舅舅。舅舅的女兒汪嬋英,年方二八,聰明俊雅,識字能文,有傾國傾城之貌、沉魚落雁之容。兩人一見鐘情。七夕復又在園中相會,其時,汪嬋英正以金盆乞巧,兩人談得十分默契,你來我往,言語間深藏玄機,情在意外之言間。分手后,汪嬋英念念不忘,寫信向諸葛章表露心跡,并讓婢女楚蓮暗中傳遞。得信后,諸葛章欣喜不已,在扇上題詩作答。兩人情意綿綿,感情灼熱,遂效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私奔,在月下海誓山盟,并效于飛之樂。不久,諸葛章的母親生病,得此消息后,他只得返杭探病。分手時,兩人凄惻話別,相約早日重聚。在此期間,諸葛章的舅舅欲把女兒嫁給他人,一場風波已不可避免。(下缺)后來,諸葛章得中狀元,授福建省大參。他回蘇州探訪汪嬋英,終于與她結為夫妻,過起美滿的生活。
上一篇:《八洞天》介紹|賞析
下一篇:《關帝歷代顯圣志傳》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