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梅圖
現代·何香凝作
紙本設色
縱一○○厘米
橫三二.五厘米
藏榮寶齋
此圖是何香凝20世紀50年代為齊白石九十三歲壽辰賀壽之作。畫面梅干老曲有致,枝杈交錯挺拔,梅樹取折枝態勢,一反俗忌,倒枝下探,不懼“倒楣”(梅)之誚。何香凝畫梅講究鐵骨鋼筋、畫面搭配。構圖上注意了一個“女”字,因為以“女”字出干布枝,具有錯落有致、顧盼生姿的功效,而且畫梅主要難度也就在于枝干的擺放合理合情合韻。此圖在梅花的處理上也繁簡得當,向背得法?;蚧ɑ蚶?怒放未發,相互呼應,彼此默契。精思妙想,純任自然。黑干白花,剛柔相濟,對比強烈,寓意深遠。
壽梅圖
何香凝為廖仲愷夫人,曾偕廖赴日留學。1905年參加同盟會?;貒?和廖共同參加革命活動。她的繪畫藝術始終縈系于她的政治生涯。她在繪畫藝術上反映出堅強不屈的性格,革命性、戰斗性在作品中時有呈現: 畫獅、畫虎以張揚雄強奮發的精神;畫梅、畫松以表現超拔卓越的品格。很難想象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能出現這樣一位具有丈夫氣概的女畫家。然此圖為何香凝晚年之作,時在新中國成立后,全圖充溢著明媚疏朗的氣氛,其多年革命生涯所培植的品格,借畫中之梅所展示出的精神一直貫穿始終。所以在此圖中還可以看出她的行筆注重風骨,講究骨法用筆。所謂“骨法用筆”,主要就是突出一個“寫”字,不僅要“寫”出實物的外在面貌,更要體現形象的內在精神氣質。書法自然是“寫”,國畫也是“寫”?!皩憽迸c“描”是國畫水準高下的試金石,只有“寫”畫,才能鋪毫到位,注墨合度,筆下生花,渾若天成。
何香凝的藝術成就固然與良好的教育分不開,更主要的是她有敏銳的學術眼光。何香凝早年在日本師事田中賴章,早期作品有濃郁的日本畫風格,但返歸故里后,即為博大精深的中國畫藝術所折服,先接近嶺南派畫風,后形成自己的風格。何香凝的畫,始終貫穿著錚錚鐵骨、浩然正氣的大丈夫氣概。
上一篇:《溪山清曠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秋鷹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