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圖
明·仇英作
絹本設色
縱四一.一厘米
橫三三.八厘米
藏故宮博物院
此套畫冊所取內容多為傳統題材,有歷史故事子路問津、貴妃曉妝、明妃出塞,寓言傳說吹簫引鳳、南華秋水,文人軼事竹院品古、松林六逸、高山流水,詩文寓意潯陽琵琶、捉柳花圖等。這些題材在歷史上常被畫家描繪,仇英當是在臨摹古畫過程中隨手摭拾、重新構想而成,故在情節安排、環境烘托、構思立意以及筆墨、設色等方面,既繼承傳統,又有所創新,體現出自身的藝術特色。
十開畫頁,內容明曉,主題鮮明,尤注意情節的典型性和具體性,如“貴妃曉妝”頁,以楊貴妃清晨在華清宮端正樓對鏡理髻為中心,將宮女奏樂、擷花、攜來貴妃心愛的琵琶等情節,同現于一個畫面,集中概括地展現了楊貴妃奢華縱樂的宮廷生活。有些畫頁重視環境的渲染和烘托,如“潯陽琵琶”頁,在刻畫官船內主客傾聽商婦彈琵琶的情景同時,還細致地描繪了商婦小舟、岸邊楓葉、秋風中瑟瑟抖動的荻花、暮色籠罩的山巒、靜泊江上的船舫、月光映照的水面,以及岸邊手提燈籠的隨從、艙內執壺溫酒的小童、撐竿準備啟程的船夫等等。這些環境和細節的描繪,具體而微地表現了詩文所道明的時間和空間,也營造出逼真的氛圍。
人物故事圖
有些畫頁,構思巧妙新奇,如“南華秋水”頁,取材于莊子《秋水篇》,內容是河神與海神的一段對話,借水來論述宇宙、世事間的相對關系。畫家用擬人化手法,將畫面上的男子擬為“南華”(后人稱莊子為“南華真人”),女子比為“秋水”,以浩渺的河川和廣袤的山野表示自然天地,以此使抽象的哲理得到形象的表現,構思獨特新穎。有的畫頁,在展現具體情節同時,又著意營造意境或情趣,情景交融,意趣盎然。如《捉柳花圖》頁,以唐代詩人白居易“誰能更學孩童戲,尋逐春風捉柳花”(《別柳枝》)、宋代詩人楊萬里“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閑居初夏午睡起》)詩句為題,來抒寫閑散輕快的心情。畫面依據詩意,既形象表達了文士觀看捉柳花的閑逸心態,也生動刻畫了兒童嬉戲的活潑情狀,再配置楊柳依依、綠草成茵、清池瀲漪、庭院清幽的環境,使作品洋溢著濃厚的田園詩情。
此冊在筆墨形式上,也集中體現了仇英成熟的繪畫風格。人物畫運用工筆重彩法,線條工整精細又流暢自然,剛柔相濟,簡繁得當;色彩鮮麗又多用和色,注意色調的和諧統一;人物情態描繪細膩傳神,文人舉止高雅瀟灑,仕女容貌端莊娟美,形象歡悅動人,賞心悅目。樹石背景用青綠設色法,山石勾勒后稍加點皴,再用石青、石綠、赭石融和渲染,富麗中透出雅逸韻味;樹的干枝用線勾皴,葉叢以細筆點勾,工整中帶一定裝飾性,具文人畫稚拙感。樓閣屋宇用界畫法,結構準確精微,尤其橫平豎直的線條,于平行規整中又見濃淡、虛實的細微變化,真實地表現了樓臺的層次和進深,顯出極高超的筆墨技巧。
全冊畫風工而不板,妍而不媚,艷麗與典雅和諧統一,反映了仇英的成熟面貌,當作于四十余歲中年時期。
上一篇:《玉洞仙源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魚藻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