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子路從而后章
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 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丈人雖歸隱,但未曾棄禮義,廢長幼,故能留掉隊的子路住宿,殺雞做飯款待,并引兒子們相見。同樣,君臣之義也不能因為世道昏暗而不去承擔;轉換至現代社會,便是公民責任不可推脫。
重要的是,“行其義也”。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境遇,但卻應該決定自己的取舍。如何承擔?如何取舍?這是問題。通常人們都衡以結果的好壞,或者事情能否行得通,行得順,但是世事難料,好壞參合,順逆隨時而變,實難計較。因此,“唯義是從”,才是根本原則。
上一篇:《子貢問政章》意思|賞析|感悟
下一篇:《子路曰衛君待子章》意思|賞析|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