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子畏于匡章
子畏于匡,顏淵后。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古人以為身體受之于父母,父母在,不以自己的生命許諾于人。孔子在周游列國時曾遇險于匡邑,后得脫困,以為顏回受難,等到后來與顏回相見,故有此問,而顏回的回答則表明他是把孔子當作父母對待。事師如父,這是古人在處理師生關系時,學生自謙以敬師的表示。當然,師者往往以兄弟相待。
此章也足見儒家對生命的對待。生死是人生根本性的大事,儒家重生,但不畏死。重生,因為生命雖以一己之私而存在,但卻承載著遠超溢出自己的意義。
子畏于匡,顏淵后。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古人以為身體受之于父母,父母在,不以自己的生命許諾于人。孔子在周游列國時曾遇險于匡邑,后得脫困,以為顏回受難,等到后來與顏回相見,故有此問,而顏回的回答則表明他是把孔子當作父母對待。事師如父,這是古人在處理師生關系時,學生自謙以敬師的表示。當然,師者往往以兄弟相待。
此章也足見儒家對生命的對待。生死是人生根本性的大事,儒家重生,但不畏死。重生,因為生命雖以一己之私而存在,但卻承載著遠超溢出自己的意義。
上一篇:《子游問孝章》意思|賞析|感悟
下一篇:《子見齊衰者章》意思|賞析|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