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八日,熱河省首府承德在解放了一年零九天以后,人民又忍痛將它放棄了。
為了將來拿回它而堅決放棄它——這種沉重而又滿懷信心的感情,是每個承德人所無法忘懷的。
我永遠忘不了撤離承德的那一天。
大卡車從市中心開到西大橋的文廟小學附近,停了下來。街道飛揚著塵土,車馬的行列向西移動,天空總是這樣的藍啊!熱河,正像它的名字那樣,河水冬天不會結冰,夏天卻是這樣清澈,涼爽,離宮盛開著滿湖的荷花,綠色的街道濃蔭滿地……我正在回首東望,默默告別市區。忽然,卡車邊緣攀上來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女孩。她把一盒紙煙塞到我的手里,附著耳朵給我說:
“回來吧!咱們再見!”
說著,她倏地跳下卡車,在人叢里一揚手,就不見了,如同來的時候那樣突然。
小白!鐵路工人的女兒小白!第一完小的貧苦學生小白!顯然,這盒十支裝的“太陽牌”紙煙,只有家里的大人才買得起的。我緊捏著那盒紙煙,陡然想起前線一個戰士對我說的話:“老蔣要來承德老百姓頭上拉稀屎,俺叫他稀屎流一褲襠,提著褲子滾出去!”
八月二十八日——這不是結束,而是斗爭的開始。承德人已經懂得如何取得和平了。
整個夏天,人們忘了這是燕山余脈的避暑勝地,承德經受著酷熱與風暴將臨的低氣壓??释硕嗄甑暮推饺兆?,難道就是這樣短暫嗎?
解放了的錦州,被侵占了;解放了的朝陽,被侵占了……就在全國歡呼著“一月十三日”這個停止內戰的莊嚴時刻里,國民黨軍隊又搶占了承德東面的凌源和平泉——一月的戰火還未平息,五月又涌起了滿天黑云:大批的國民黨軍隊從秦皇島登陸了,南京叫嚷著要人民“交出熱河”了,坐著美國飛機的國民黨空軍,飛到市空來盤旋示威了。五十三軍剛剛從美國兵艦邁下腿來,便一路上叫囂著“打到承德去”!平泉的十三軍,一個月以前就準備好了進攻承德的草鞋、大車和牲口。熱河停戰小組安排的平泉會議,十三軍的軍長石覺也公然拒絕出席了。就連戴著“和平”面具的國民黨首席代表鄭介民,也毫不掩蓋國民黨大打內戰的決心,公開宣布要在熱河“自由行動”了。
內戰的烏云遮斷了晴空。被人民打得粉碎的“滿洲國”幽魂,又從地縫里鉆了出來:
“國民黨打來了!共產黨垮臺了!又該爺們坐天下了!”
這些打著國民黨大旗的“地下軍”、“中央軍”們不正是被人民斗倒了的漢奸、惡霸、狗腿、警察、憲兵隊嗎?那個把“滿洲國”的幽魂收羅打扮起來的國民黨,不正是十五年前把東北雙手獻給日本的那個國民黨嗎?
十四年前絞殺了熱河抗戰的人,現在又拿上美國武器,穿上美國軍裝,坐上美國兵艦打來了!要到解放了的土地來重建那個粉碎了的“滿洲國”了!
和平!和平!十三年的亡國奴生活這樣漫長,痛苦。當家做主的一年又是這樣短暫而又幸福。對于承德人民說來,這一年的和平日子實在太短,太短了。可是,它是這樣光明,鮮亮,透徹人心,如同沖破長夜的朝霞,滿天黑云都遮不斷黎明的消息了。
在日本鐵蹄下的漫漫長夜里,人們心里只有一個呼聲:祖國!祖國!人民渴望祖國,不能沒有祖國,可是人民不要“滿洲國”。承德人給國民黨起了一個名字:“二滿洲”!跟在國民黨屁股后面溜進東北來的美國,正是“二滿洲”的“二日本”。人民選擇了戰斗!
在謠言的洶涌惡浪中,市場的物價呈現了人民迎接戰斗的心情。正月間,錦州失守的時候,糧食和日用品價格曾經飛漲數倍;東西兩線吃緊的時候,一斤肉的錢,過了三天就吃不上一碗豆腐腦??墒乾F在,戰爭已成定局,不可挽回。市場卻繁榮如故。物價反而低落了:小米四千元一斗落到三千八,一千一的細洋布成了九百元一尺。人們用銀洋買邊幣,金子脫不出手……
一連三天,破壞車站八孔大鐵橋的爆炸聲日夜轟響著,人民武裝委員會在武烈河畔演習地雷戰的響聲驚心動魄。就在這個時候,米價又落到三千六百元一斗。老百姓把邊幣留起來,以便萬一棄守以后,可以到鄉下買到糧食,他們堅信承德被占以后,也會和平泉、凌源、朝陽一樣,給他們糧食的不是美國卡車或支離破碎的鐵路線,而是離城不遠的解放區農村。商人拿著邊幣說:“承德丟了我上張家口辦貨;有邊幣我哪里都可以賺錢。國民黨‘二滿洲’一來,不說買賣不好做;光‘二日本’美國貨就把咱買賣人淹死了?!?br>
從八月十二日起,承德市四萬農民的代表人物,在離宮解放劇場開了五天農民代表大會。代表們在楠木殿上昂著頭說:“老百姓當了皇上,共產黨萬古千秋!——惡霸漢奸盼老蔣給他把墻拄,要搶光咱們斗爭得來的土地。想得好!滿洲國那陣子咱沒敢動誰一根毛,也沒見他饒過咱一把租子,‘二滿洲’來了還不是一毯樣!他盼老蔣來拔我腦袋,我先把他斗翻了!”“我雞蛋斗不過石頭,也要碰你一身黃!”
在會上,代表們津津有味地研究著怎樣配火藥,造地雷,算計著村里有幾支土槍,幾支快槍,合計著哪幾個村一塊兒組織聯村自衛隊。代表會閉幕第二天,就有代表領上成百成千的農民,扛著鐵鍬鋤頭,到市郊破鐵路去了。
在這些緊張的戰斗日子里,人們心里時刻縈繞著一個念頭,就是盡可能地使得蔣介石進犯者進到城里一無所獲,步步困難??恐F路養家的鐵路工人,把火車頭開進山洞,炸倒在隧道里,讓起重機也無法把它搬走。市區的鐵路枕木,市民們一個下午就拔光了,拿回家去當柴燒,好幾天柴市沒有買賣。
參加破路的,有農民,商人,外鄉人。農民指著鐵路說:“這些年咱們糧食凈叫你搬光了,‘二滿洲’來,叫他自己用肩膀扛?!辟I賣人說:“反正東面來不了貨,這一年我們照樣有買賣了;火車不通,美國貨許會少來一點?!蓖忄l人說:“豁上三年不回家;和平不了回家一樣要受‘二滿洲’的氣?!?br>
路工把家屬安置到車上,打發他們先走了,沒日沒夜地破壞著橋梁,路軌,組織成精干的破路隊:“咱們什么時候不回來,叫他什么時候不能通車;他白天修起,咱晚上把它掀掉!”
八月二十日,平泉蔣軍開始進攻。承德的疏散工作在沉著地按照計劃進行。機器房里沒有機器了,貨棧里沒有貨了,各個機關留下的都是拿著武器的青壯年。電燈常亮著。市場熱鬧如故。報紙照常發行。廣播電臺沉著地放送著預定的節目:“反動派,堅決打他不留情!”這支在灤河邊創作的歌曲,每天晚上都要放送幾遍。在勝利劇場連續演出十天的《自衛隊殺賊》,場場滿座?!械拢@綠蔭半裹的城市,這時更顯得分外美麗而又剛毅,沉著,在緊張肅穆中迎接戰斗。
為了拿回它而主動放棄它——不是對未來滿懷信心的人,是無法理解此刻的心情的。二十六日晚上,發電廠停止送電了。一個曾經在群眾運動中被人民清算過的當地人,穿過黑夜,找到了最后一批撤退的機關,說:
“你們是得人之長。我從來沒有見過不要錢的官。你們共產黨,勝利也干,失敗也干,一天不成功,你們總是干到底。我過去走錯了路。我相信你們還是要回來的,那時候我們再剖心相見?!?br>
一個當地的中學教員沉痛地對人說:“日本人在時,我給學生說大東亞主義好;你們來了,我說新民主主義好,明天國民黨來了,我又說法西斯主義好?要是學生問我:到底是哪個主義好時,我怎么回答他們呢?這一年勝我過一生的閱歷。我什么都想過了,我不能昧著良心活下去。”他終于拋棄了多年的城市生活,毅然跟隨學校走了。好些不愿意走的女教員,到二十五日還下不了決心,可是電燈熄滅的晚上,卻毅然撇下家庭,沖破封建的隔閡,在黑暗中穿過市區,追上了已經遠走的行列?!?br>
“我們已經走錯了路,再不能一錯再錯了!”一些被稱為“四朝元老”的人——在清朝,在民國,在“滿洲國”都做過事情的人,也不愿在“二滿洲”做個“五朝元老”了,他們把家庭安置在大車上,和走向廣大農村的人流一起,冒著飛機的掃射前進。道路上黃塵滾滾,老太婆在顛簸的牛車上,頂著烈日,抱著孫兒;小孩在敞篷車上玩著木頭手槍……
還在離開市區以前,一完小那個女學生小白,就跑來告訴我說:“我家要搬啦!到鄉下姥姥家去?!闭f著,忽然歪起腦袋,發現了什么秘密似的悄聲笑著說:“我知道!這是你們八路軍的計:你們丟這個城,丟那個城,把國民黨的兵分成這里一小團團,那里一小團團,然后,一個個把它消滅——都收回來了。我留在城里,叫國民黨打死了,看不見你們回來,我才不干!”
這個稚氣的想法,說得多么樸素而又準確!
成千的承德人——工人,技師,學生,店員,舊職員……多少從來沒有離開過城市的人,都帶上了自己的書籍,工具,圖紙,在決定的時刻,一起走向生疏的農村。
二十八日,戰爭從好幾方面逼近市郊,火車站打響了,離宮隔河的棒槌山打響了。下午三點鐘,市郊農民的自衛隊,區小隊,這些剛剛得到了土地不久的武裝的農民,毫不猶疑地丟下了莊稼和土地,跟隨著戰斗部隊轉移到外線?!案伯a黨走,跟共產黨回!”多堅決!在抗日戰場上轉戰了八年的縱隊老戰士,摸著身上好幾處的傷痕對我說:
“咱們吃飯吃飽,做事做了。雖然抗日有功,保不住和平,還是對不起老百姓!”
承德有這樣的人民和這樣的軍隊,還有什么敵人打不垮的呢?
八月二十八日,戰斗開始了!
……
一九四六年九月
(1960年中國青年出版社《遠航集》)
賞析這是一篇新聞小品。它的最大成功之處是主題設置巧妙,表現深刻。1946年8月28日,蔣介石軍隊公然撕破“和平”面目,憑借美式精良裝備,氣勢洶洶地撲向承德。我軍為了爭取主動,進行戰略撤離。作者記述的就是這一天承德撤退的事實。展卷細讀,使讀者體會到一種別樣的味道。
我軍被“趕出”承德,承德人從小到老,從革命軍人到普通百姓以及“改過”的舊“反動”,都那么盼望和相信我軍一定能回來,而且撇家舍業“跟共產黨走,跟共產黨回”。這說明人民軍隊通過八年抗戰和解放一年來的行動,贏得了廣大民眾的心,革命基礎越來越牢。
按常理,老百姓是厭棄和害怕戰火的。這次,敵人攻到大門口了,他們卻在有組織地堅壁清野、扒鐵路、炸山洞;照常地開代表大會、饒有興趣地看《自衛隊殺賊》;市場穩定,物價非漲還落。這表明了中國老百姓歷經磨難之后,在激烈的斗爭中“已經懂得如何取得和平了”。面對敵人,他們選擇了戰斗;面對戰爭,他們變得剛毅、沉著、自信、瀟灑。
作品深刻地表現了黨和革命事業已日益深入人心,革命群眾也日益成熟和壯大。俗話說:得人心者得天下。作者明寫“撤退”之景,實表“進步和必勝”之意。主題設置不可謂不妙,表現不可謂不深刻。
作品的另一特點是選材精當,語言優美。作者寫承德撤退這樣的大事件,沒有去表現我軍英明的部署和宏大氣魄。而是在占有大量事實的基礎上,精選了女孩小白遞煙,用童心來推測我軍之計;群眾用銀洋買邊幣、物價回落;開會、看戲;先前被清算的人找機關報信;女教員追趕隊伍等一些細節,以及頗具個性的人物語言來表現主題。等于用承德人的故事、承德百姓的話寫了一篇時事文告和戰爭宣言。這不僅比作者的議論更生動,而且份量也更重。
作者不愧是一位高明的散文家。把這樣一個動蕩復雜的戰爭題材,用生動的故事、樸實的語言表現得有聲有色,栩栩如生,使作品富有整體美、立體美,加深加強了主題的表現力。
上一篇:《夜雨談龍》原文|賞析
下一篇:《夢》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