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之事,古已有之,后漢書“馬援與公孫述少同里閭相善,以為既至常握手,如平生歡。”但是現下通行的握手,并非古禮,既無明文規定,亦無此種習俗。大概還是剃了小辮以后的事,我們不能說馬援和公孫述握過手便認為是過去有此禮節的明證。
西裝革履我們都可以忍受,簡便易行而且惠而不費的握手我們當然無需反對。不過有幾種人,若和他握手,會感覺痛苦。
第一是做大官或自以為做大官者,那只手不好握。他常常挺著胸膛,伸出一只巨靈之掌,兩眼望青天,等你趁上去握的時候,他的手仍是直僵的伸著,他并不握,他等著你來握。你事前不知道他是如此愛惜氣力,所以不免要熱心的迎上去握,結果是孤掌難鳴,冷涔涔的討一場沒趣。而且你還要及早罷手,趕快撒手,因為這時候他的身體已轉向另一個人去,他預備把那巨靈之掌給另一個人去握——不是握,是摸。對付這樣的人只有一個辦法,便是,他伸出一只巨靈之掌,你也別握,和他作“打花巴掌”狀,看誰先握誰!
另一種人過猶不及。他握著你的四根手指,惡狠狠的一擠,使你痛徹肺腑,如果沒有寒暄笑語偕以俱來,你會誤以為他是要和你角力。此種人通常有耐久力,你入了他的掌握,休想逃脫出來。如果你和他很有交情,久別重逢,情不自禁,你的關節雖然痛些,我相信你會原諒他的。不過通常握手用力最大者,往往交情最淺。他是要在向你使壓力的時候使你發生一種錯覺,以為此人待我特善。其實他是握了誰的手都是一樣賣力的。如果此人曾在某機關做過干事之類,必能一面握手,一面在你的肩頭重重地拍一下子,“哈嘍,哈嘍,怎樣好”?
單就握手時的觸覺而論,大概愉快時也就不多。春筍般的纖纖玉指,世上本來少有,更難得一握,我們常握的倒是些冬筍或筍干之類,雖然上面更常有蔻丹的點綴,但干到還不如熊掌。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里的烏利亞,他的手也是令人不能忘的,永遠是濕津津的冷冰冰的,握上去像是五條鱔魚。手臟一點無妨。因為握前無暇檢驗,唯獨帶液體的手不好握,因為事后不便即揩,事前更不便先給他揩。
“有一樁事,男人站著做,女人坐著做,狗翹起一條腿兒做?!边@樁事是——握手。和狗行握手禮,我尚無經驗,不知狗爪是肥是瘦,亦不知狗爪是松是緊,姑置不論。男女握手之法不同。女人握手無需起身,亦無需脫手套,殊失平等之旨,尚未聞婦女運動者倡議糾正。在外國,女人伸出手來,男人照例只握手尖,約一英寸至二英寸,稍握即罷,這一點在我們中國好像禁忌少些,時間空間的限制都不甚嚴。
朋友相見,握手言歡,本是很自然的事,有甚于握手者,亦未曾不可,只要雙方同意,與人無涉。唯獨大庭廣眾之下,賓客環坐,握手勢必普遍舉行,面目可憎者,語言無味者,想飽以老拳尚不足以泄忿者,都要一一親炙,皮肉相接,在這種情形之下握手,我覺得是一種刑罰。
《哈姆雷特》中波婁尼阿斯誡其子曰:“不要為了應酬每一個新交而磨粗了你的手掌。”我們是要愛惜我們的手掌。
(1949年上海中國書店《雅舍小品》)
賞析這是一篇解剖生活細節、毛毛小事而燭照人情世相的健康閑適小品。梁實秋寫小品追求簡單。他曾說:“散文的美妙多端,然而最高的理想也不過是‘簡單’二字而已?!?《論散文》)這就要求作者力求單純,而不可“太多枝節”,“太繁冗”,“太生硬”,“太粗陋”。因為“絢爛之極趨于平淡”。本文僅寫握手這一尋常禮節,絕不任意跑馬,卻分外細膩傳神,撩人興致。試想,握手,作為禮節,既難說它好,也難說它不好。在一般印象中,張三的握手與李四的握手并無根本不同。梁實秋先生主張:“文學就是表現這最基本的人性的藝術。”即表現“生老病死的無常”,“愛的要求”,“憐憫與恐怖的情緒”,“倫常的觀念”,“身心的愉快”等。(《文學是有階級性的嗎?》)這樣的話曾受到魯迅批評。魯迅認為,即使是出汗這樣的小事,在作家筆下也有“香汗”、“臭汗”之分。魯迅的批評,梁實秋未必樂于接受。十幾年后,梁寫《雅舍小品》倒不見對普遍人性的描寫。“握手”一事大約類于“出汗”,資產者的握手與無產者的握手,男人的握手與女人的握手也許大略相同。但事實卻不一樣。這是談起來頗有趣味的話題?!段帐帧分姓f,作者有幾種不愉快的握手:一是同達官貴人握手,他傲然挺胸,兩眼望天,手掌僵直,他絕不“賜握”與你,你只好孤掌難鳴。二是同本來沒有交情的人握手。他雖大手如鉗,猶如同你角力,卻沒有感情的交流。以上是從情感交流上說。三是從肉體觸覺說,如果彼此無感情,握手也沒有愉快感,或干如筍干,濕如鱔魚,讓人難得愉快。第四,握手亦有講究,尤其男女間的握手。講究過多,失卻了握手的本意。
然而,作者也不是一般地反對握手,他實際上是強調禮節的形式要同感情的交流諧調一致起來。真有感情,“朋友相見,握手言歡,本是很自然的事,有甚于握手者,亦未曾不可,只要雙方同意,與人無涉?!?/p>
握手一事雖小,確實也表現出了人情人性的差異。看來,梁實秋中年以后思想漸趨成熟,思考問題顧及到矛盾各方面,因而一篇簡單、平淡的小品,讓人讀來余味無窮。這正是梁實秋小品的藝術魅力。
上一篇:《好心的愛鳥家》原文|賞析
下一篇:《沉香亭》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