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樹出巫陰,分根徙上林。
白華如散雪,朱實似懸金。
布影臨丹地,飛香度玉岑。
自有凌冬質,能守歲寒心。
《文苑英華》三百二十六,《初學記》二十八均題作《園中雜詠橘樹詩》。這首詩的寫作時間不明。但《隋書》本傳李孝貞他入隋以后沒幾年就“不復留意于文筆”。在北齊曾遭高乾和之譖,仕宦也不甚得意。只有“周武帝平齊,授儀同三司”,后來又從韋孝寬平相州之亂,“以功授上儀同三司”,相對來說比較得意。此時他正在壯年,與此詩的高揚情緒較合。這首詩可以說上承屈原《九章》,下啟張九齡《感遇之七》,是托物言志的佳制。
屈原《橘頌》一開頭就說:“后皇嘉樹,橘服兮。”稱橘樹為“嘉樹”,顯然是此詩首句所本。“巫陰”,巫山之陰,“上林”指御苑;“嘉樹生巫陰,分根徙上林”,是不是暗喻自己出身北齊,又轉入北周并任職于朝廷呢?第二聯“白華如散雪,朱實似懸金”,正面寫橘樹的輝煌之象,那白色的花朵仿佛滿天飛雪,那朱紅的果實恰似顆顆赤金。用“雪”和“金”來比喻,既切合橘樹花實的實際,又暗喻自己為人的潔白與尊貴,句意仍是雙關的。“布影臨丹地”,丹地,丹墀下的地面,橘樹把自己的影子散布在丹墀之上,喻自己立身于朝廷;“飛香度玉岑”,玉岑,白皚皚的遠山,橘樹把清香送過白皚皚的遠山,喻自己清名遠揚。結尾兩句,“自有凌冬質,能守歲寒心。”仍通過對橘樹的歌頌以自喻。橘樹經冬不凋,是因為它本有凌冬之質,比喻賦性剛烈;謹守歲寒之心不改;比喻矢志堅貞。寫橘樹已是寫自己。
這首詩除第七句不合律外,基本上是一首對仗工穩、平仄協調的首句入韻的五言律詩。就以第四聯來說,對仗也是很工穩的。首聯講橘樹的出身,頷聯講橘樹的形貌,頸聯講橘樹的影響,尾聯講橘樹的節操,結構也非常嚴謹。雖然比不上張九齡《感遇之七》那樣內容豐富,也不失為一首短小精悍的向律詩過渡的好詩。
上一篇:《詠魯仲連·阮卓》原文|賞析
下一篇:《子夜四時歌(選四首)蕭衍·春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