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鏢師和江洋大盜》
【本書體例】
周健行著。10回,3萬3千字。收入黃河文藝出版社1988年12月版同名中篇傳奇集。
晚清年間,江湖上大名鼎鼎的“三皇炮捶”名家呂瑤臣是京城著名的會友鏢局的臺柱子。一天,鏢局接了“二十萬兩皇杠”的鏢,從保定運往天津,說是朝廷調集的賑撫江南水災的銀子,是太后的旨意,圣上御筆親批的,不能有任何閃失。
呂瑤臣接受了任務,和其他八位鏢師一起小心謹慎押鏢而行,他深知銀子的用途,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但他還是中了強人的調虎離山之計,鏢銀被悉數劫走。
失鏢后,他一面派人回京報訊,一面追蹤察探,終于得知劫鏢的是他的師弟,人稱黑老宋的宋栓所為,這使他憶起的多年前的一段往事……但責任心促使他夜探宋栓的駐地馮家寨,并于回京報信后,領鏢師帶援兵圍困了這里。勸和無效。官兵也久攻不下,他便帶領鏢師從后面進了馮家寨,并和宋栓商定比武定勝負。呂瑤臣用成名絕技“三皇炮捶”擊倒宋栓。這時,官軍攻開寨門,殺到寨里,宋栓被官軍殺死,其妻——呂瑤臣的師妹小玉悲憤欲絕,痛斥呂瑤臣,呂瑤臣解釋是為江南千百萬災民的性命不得已而為之,小玉把一卷黃絹擲在他腳下。原來這是太后的旨意,用二十萬兩銀子買洋槍洋炮鎮(zhèn)壓義和團。小玉自殺殉夫,呂瑤臣后悔莫及,自己削發(fā),在五臺山大顯通寺出家為僧。
《鏢師和江洋大盜》只是一個中篇武俠小說,中心事件是押鏢、劫鏢和追鏢,中間穿插了呂瑤臣、宋栓、小玉之間的手足和夫妻的感情,以及他們那種為天下百姓著想,不屈膝侍奉權貴的高尚品格。
這篇小說的重點是描寫“三皇炮捶”名家、著名鏢師呂瑤臣。在這個人物的刻劃上可以說體現了作者的獨特匠心。呂瑤臣在小說中被作者刻劃成一個心高氣傲的武林中人。他武藝高強,才三十歲便已成為有三百多年歷史、位列京城八大鏢局之首的會友鏢局的臺柱子。他給李鴻章護過院,給慈禧保過鏢,成了一個聲震綠林的響當當的鏢師。但他心里又是一番兒女情長,作為孤兒,自幼投在師傅門下,終日里和師弟師妹們練武嬉戲,情似手足;長大后,他心下暗戀師妹,無奈他有情,她卻無意,只好出門闖蕩江湖,終為江湖人物所敬仰。
在小說中,作者還刻劃了他的另一個側面。他是一個鏢師,伺候的卻是些達官貴人,但他卻反對給權貴們看家護院,并同情義和團。他對百姓的艱難也有著無限的同情。正是因為說鏢銀是賑濟遭受水災的百姓,所以,盡管路途陌生,責任重大,他還是毅然接受了下來。也正是從那時起,他的悲劇也就開始了。
一路上,他小心謹慎,他挑選的鏢師也個個都是藝高膽大,有責任心的。他舍生忘死同企圖劫鏢銀的強人斗。當鏢銀被劫后,他怒火滿胸,尤其是得知劫鏢的是他的師弟宋栓時,更是憤怒已極。但他辦事一向光明磊落,并沒有在暗地里殺死宋栓,而是返回京城報信,搬取援兵直接同宋栓交戰(zhàn)。此時,在他心里個人的感情,如宋栓是師妹小玉的丈夫等已蕩然無存,他心里只有著百姓的安危。在包圍馮家寨后,他還是寫了勸和信,勸宋栓為災民和馮家寨的百姓們著想,不要兵戎相見,可謂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當他被斥為“欺師滅祖,為虎作倀”,他心里的苦衷不被理解時,他極為痛苦。但他還是不忍濫殺無辜,所以決定和宋栓單打獨斗,以武藝定勝負。寨子被破,宋栓被殺,而小玉又有物證證明鏢銀不是用來賑撫災民,而是用來賣槍炮鎮(zhèn)壓義和團的時候,尤其是小玉自殺殉夫后,他的心里再也無法承受被愚弄和欺騙的,以及悔恨、懊喪的壓力,終于削發(fā)為僧。這是呂瑤臣悲劇的高潮,也是小說的結束。
《鏢師和江洋大盜》反映的是清朝末年武林人士的悲慘命運,揭示了呂瑤臣報國無門,愛民無路,為腐敗的、一心與人民為敵的清廷所利用,由一個血氣方剛、聲震武林的豪杰、著名的鏢師,而最終成為一個獨伴清燈、處身世外的出家人的曲折身世。他的悲劇就在于此。小說的結局是深刻的,發(fā)人深省的:在那個腐敗黑暗的社會里,正直的人是沒有出路的。
上一篇:《鐵骨金蜂》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長劍相思》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