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妝樓》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作者不詳。一說為竹溪山人 (宋廷魁)作,一說為 “清無名氏作,而假托竹溪山人”。本書 “道光壬辰孟春竹溪山人”為之作的序中,又說是羅貫中所撰。根據章回結構、語言特點分析,本書很可能是說書藝人的底本,經文人或書商整理后刊行。全書共十卷,八十回,成書年代不詳。今存版本有嘉慶二年寶華樓刊本,咸豐十一年“新鐫”本,為維經堂藏版,帶繡像,內封左上側題“續說唐志傳”,光緒三十二年泉城郁文堂刊本,文光堂刊本,帶繡像,內封亦題“續說唐志傳”。書又名《續說唐志粉妝樓全傳》。
唐朝乾德年間,越國公羅成之后羅增、夫人秦氏生有兩位公子,長名羅燦,長相英俊,精通武藝,有萬夫不當之勇,被人稱為粉面金剛羅燦;次名羅焜,虎背熊腰,人們稱之為玉面虎羅焜。羅增秉性耿直,素與當朝文華殿大學士、左丞相沈謙積有仇怨。一日,沈謙接得邊報,邊頭關韃靼造反,興兵入寇,十分緊急,守邊將士申文求救。沈謙欲借機加害羅增,便于次日早朝,會同六部,上了一本,保奏羅增去鎮守邊關,征剿韃靼,圣上立即準本,降旨封羅增為鎮邊元帥,羅增只得奉旨而行。
羅增率兵平番,兩位公子被母親嚴加拘管,無事不許出門,每日只在家悶坐,悶了幾個月,坐得好不耐煩,便稟過母親,出門賞雪。射獵途中,與落難困守古廟的淮安人氏、好漢 “賽元壇”胡奎邂逅,交談之下情投意合,十分相得,便在元壇神前撮土為香,結為兄弟。一日,三人在長安城外滿春園賞花飲酒,沈謙之子沈廷芳是個好色之徒,欲強搶落難在長安的祁子富之女祁巧云,羅家二公子及胡奎路見不平,怒打沈廷芳,救出祁子富等三人,并幫助他們逃離虎口。羅沈兩家積怨更深。
不想一日,羅增邊關告急的文書投到相府,沈謙作計改換了文書,謊奏天廷,說羅增已投降了番邦。又啟奏圣上,云倘若羅家二公子“知他父親降了番邦,那時里應外合,倒是心腹大患”,騙得皇上傳旨命金瓜武士領一千羽林軍團團圍住羅府,不管老幼人等,一齊綁拿,發云陽市口,斬首示眾。虧得義仆章宏一家忠心救出羅母子三人幸免于難。羅夫人寄住于水云庵,羅燦投奔云南岳丈馬成龍,羅焜投淮安岳丈柏文連處,欲請馬、柏興兵救父。
羅焜在路過兗州府風蓮鎮時,臥病于魯國公程風莊上,被程風所救,終于得以痊愈。在養病期間,羅焜得到程風之女程玉梅的悉心關照,兩人書來箋往,談文習武,愛慕之心頓生。
且說淮安柏府內,柏文蓮升任陜西西安府做指揮后便直接赴任,并未回家,只寄了一封書信告知夫人侯氏將女兒柏玉霜許配羅府之事,并寄回羅家聘禮。原來侯氏乃柏玉霜繼母,平時二人不大和睦。玉霜無兄弟,侯氏無子,便由侯氏侄兒候登掌管田地家務。候登相貌丑陋,秉性愚蒙,又不學無術,對柏玉霜早已垂涎三尺,在柏玉霜未許羅門時,時時暗想,刻刻留神,要霸占柏氏。聞聽聘羅府,曾一度斷了非份之念,將心思轉到逃出長安、住到淮安開豆腐店的祁巧云身上。一旦得了沈謙行文捉拿羅氏兄弟的消息,喜從天降,轉而逼迫柏玉霜。柏氏聞知兇信,又險遭候登凌辱,申訴無門,欲尋短見,為獵戶龍標救起藏匿家中,不料又被候登發現,在丫環秋紅的建議下,主仆二人女扮男裝,去鎮江投舅父李全。
羅焜離了程府,來到鵝頭鎮上,救了落難的趙勝夫妻,并托他們去南邊時捎信給兄長羅燦,早早會同取救。羅焜歷盡艱幸,來到柏府,不料被侯氏姑侄用酒灌醉,出首官府,被問成死刑,多虧祁子富星夜趕到雞爪山,找到在那里落草舉義的胡奎等好漢。胡奎等人用計,在獄中將重病纏身的羅焜治愈,又劫了法場,羅焜等人同到雞爪山聚義,大反山東,名震天下。
候登逼走柏玉霜,轉而又逼祁巧云,祁氏父女不允,被候登作計打入大牢,又發配云南,途中若非雞爪山好漢相救,早已做了棒下冤魂。行至云南,正巧是新任云南都察院柏文蓮審堂,終于得以申冤,從此便在柏府安身。
羅燦投奔云南,途中巧遇趙勝夫婦,得知羅焜行蹤,又讓趙勝夫婦回淮安叫羅焜勾齊了兵等信,伺機而動,云南這邊由馬成龍親點二千鐵騎待命。
江南總督沈廷華,乃沈謙侄兒,將羅焜大反山東等事告知沈謙,沈謙以此信并羅焜遺下的程風之寶劍等物稟奏皇上,將與羅府有關聯的公爺一同拿問,馬成龍家八代祖墳一同削平、一切九族親眷拿入天牢中。而眾公爺的公子們因得了衛國公李逢春的幫助,暗暗逃出長安,投奔了雞爪山。
柏玉霜逃離淮安,來到鎮江,不想被鎮海將軍米良的兒子米中粒看上,要強娶為妻,幸得趙勝夫婦相救,大鬧鎮江府,柏玉霜得以脫身,李府公子李定卻因此遭難,終于被雞爪山英雄相救。
羅燦在云南別了馬成龍,徑上淮安,路遭強人,救了棄官修道的盧宣侄兒盧龍的未婚妻,千里迢迢送至盧門,因此又結交了一幫好漢,在拳打地方惡霸趙家五虎時被捕,幸得盧宣相救,同上雞爪山。又將羅夫人等公爺家眷也接至山上,母子終于團聚。之后,云南馬成龍、柏文蓮等因沈謙逼迫,從各種途徑上了雞爪山,各路英雄會兵進京,擊走了沈謙,奏明天子,伸明冤屈,天子明白事實真相,赦羅、馬、柏等公爺無罪。羅氏兄弟與馬成龍等奉旨征番,與身陷番邦的羅增相見,合力征戰,終于得勝回朝。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沈謙等一起奸賊,終于“身首碎、臭名揚”,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而羅氏父子,封妻蔭子,被圣上賜官賜祿,并于凌煙閣上繪上圖像,標義千秋。羅家二兄弟英雄美人,終成眷屬,真的是合家歡樂,稱心滿意,萬世榮華,千秋佳話,一個皆大歡喜的大團圓結局。
連接、貫穿《粉妝樓》全書情節的有兩條線。主線為除暴安良、討伐權奸,通過唐代名臣羅增與眾忠臣及其后代受奸臣沈謙無端陷害,終于鋌而走險,聚集山林,共同將兵伐罪,誅滅沈謙奸黨,扶助大唐天子重振朝綱、安國定邦的故事,揭露上層權貴結黨營私、殘害忠良、禍國殃民的罪惡,歌頌了見義勇為、為民除害的英雄壯舉。本書還有一條副線,就是羅焜與柏玉霜、程玉梅、祁巧云、羅燦與馬金錠的愛情故事。這條副線使主線更加豐滿,也更加鮮明。這樣的描寫敘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歷史真實,符合勞動人民的愿望,因此流傳甚廣。遠至內蒙,也有蒙文的抄本和用蒙語說書等流傳的形式。書中所寫,雖有現實的影子,卻并無具體的史實可以映證。這是一部以講史面貌出現的純屬虛構的英雄傳奇小說,這在中國小說史上有其特殊的價值。
全書主要圍繞羅燦、羅焜兩兄弟的經歷來展開故事,而羅焜,更是作者著力刻劃的一個人物形象。
羅焜,“生得玉面朱唇,眉清目秀,相貌堂堂,身材凜凜”,“是個正面君子模樣”,他“文武雙全,英雄蓋世”,人稱“玉面虎”。他出身豪門,卻性情耿直,同情受苦受難、被侮辱被損害的下層勞動人民,體現在他性格的一個主要方面便是好打抱不平。路見不平,拔刀相向,拔拳相助,近乎成為他的本能,如引起全書故事展開的重大事件“大鬧滿春園”。見沈廷芳以及爪牙在光天化日之下強搶民女祁巧云,“當先是玉面虎羅焜跳下亭子來”,“大喝一聲。搶上一步,一把抓住沈廷芳的腰帶”,接下去便是“就在階沿下拔起一條玉石欄桿,約有二三百斤重,順手一掃”,及至 “打動了性”,沈廷芳已倉皇逃竄,他還在 “望四下里趕著打”。這一場惡打,把個義士好漢的印象深深地印在讀者的腦海里。也正是這一場痛快淋漓的好打,打出了一場牽動幾家生死興衰悲歡離合的故事來。即使是自己身陷困境,羅焜也未能聽人勸,做到 “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初時,他倒是有過沉吟:“若是俺羅焜無事在身,一定要前去除他的害,怎奈俺自己血海冤仇還未伸哩,怎能先代別人出力?”隨著事態的發展,他終于按捺不住,跳出來助了趙勝夫婦。自從與眾好漢聚義雞爪山,鏟除不平、殺富濟貧則成了他的行動綱領,便越發了得。
羅焜性格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同情弱小,樂于助人,這是他不惜給自己招來麻煩、甚至引來殺身之禍的愛打抱不平這一行動的基本出發點。他總是希望自己的英雄壯舉能解除別人的痛苦,也正是基于這一點,在為救父難而顛沛流離的生活中,他還能急人所急,想人所想,贏得人們的尊敬和愛戴,也許正是在這一點上,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作為英雄好漢,羅焜留給讀者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的英勇善戰,膂力過人。作者曾不止一次地描寫他與歹徒交手以及與番兵將作戰的場面。他力大過人,又不是一味莽撞亂打,因此,只要他出場,總是叫對手難以招架。甚至,他還以逸待勞,在劍拔弩張、咄咄逼人的緊張氣氛中制造一點小小的幽默,如鵝頭鎮上舉千斤石前后的一番笑語,說得何等輕松瀟灑,卻令對手膽寒,充分顯示了 “玉面虎”的虎威。
在刻劃羅焜這一人物形象時,作者的可貴之處在于不僅寫了他的力大無窮、所向無敵,還注意心理描寫,細致刻劃他的內心世界,賦于他細膩的情感。讀到程玉梅的詩文應答,看到小姐的花容月貌,他怦然心動,心猿意馬,但想自己的處境,想到未竟的復仇大業,又將這段情懷深埋心間。聽到眾國公受他牽連而被鎖入天牢,身陷囹圄,坐以待斃,他也曾 “淚如雨下,哭倒塵埃”,展示了他性格的另一側面。作為一個少年英雄,他畢竟年輕幼稚,城府不深,被侯氏姑侄灌醉出首,險些喪命。正是這樣的描寫,使得這位英雄形象鮮明可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作者對羅焜亦有非詞。書中曾多次借人物之口或以敘述故事人的口吻說出了這一點。作者曾讓人物自己不止一次地說過類似 “俺不怕吵,最喜的是打架”之類的頑皮話。在大鬧滿春園之前,作者忍不住自己出來說了這么一番話:“看官,你道開店的伙計為何怕他?原來,他二人平日在長安,最會闖禍抱不平。凡沖撞了他的,便是一頓拳頭,打得尋死,就是王侯附馬有甚不平的事撞著他,也是不便的。況他本是世襲的公爺,朝廷的心腹,家有金書鐵卷,打死了人,天子也不準本,苦主也無處伸冤,因此,長安城沒一個不怕他。”在鵝頭鎮上,店小二也毛骨竦然地嘆道: “又撞著個亂神了,如何是好?”顯然,作者對遭人陷害的貴公子寄予了一定的同情心,也希望他們能出來除暴安良,但對這些達官貴人的后代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實在是心懷不滿,所以忍不住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不屑來。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下層勞動人民對封建上層社會官僚的真實心態。
與羅焜相比,羅燦的性格有許多相同之處,他也是見不得不平事,會不由分說地將欺負弱小的歹人置于死地,如從強人手中奪回了弱女子周美容并不辭辛勞送至揚州;拳打趙氏父子六人等。也有不少舍己為人的義舉,而這些義舉的基本出發點和羅焜是一致的。同樣,他也是力大無窮,與人交起手來干脆利落,決不含糊。他“生得身長九尺,臂闊三停,眉清目秀,齒白唇紅,有萬夫不當之勇”,不負“粉面金剛”之稱號,很顯然,作者的筆力所在,主要是刻劃羅焜這一形象,因此,同樣是逃離長安,去各自的岳丈家勾兵救父,羅燦的經歷要順當得多了,一路總有人幫扶,而羅焜則受了更多的磨難。全書是以羅焜為中心來構織故事的,因此,作者給予羅燦的篇幅不是很多。就全書來看,若不是雞爪山英雄好漢聚義,除奸復仇是不可能的,雞爪山英名在外,威震敵膽,權奸們不得不承認“非常驍勇”,凡交戰,雞爪山雄兵似天崩地裂、海沸江翻、排山倒海般地直殺得官兵叫苦連天,哀聲遍地,丟盔棄甲,狼狽不堪。而這些,實為豐滿羅氏兄弟尤其是羅焜形象的神來之筆。就這一點來看,比之一般的寫刀來槍往的交手,鋪陳作戰場面的英雄傳奇,是進了一步的。
在著力刻劃羅氏兄弟等英雄好漢的同時,書中還令人矚目地刻劃了一組女子群像。有舍身取義代主人去死的章大娘; 有含悲忍淚,為夫主、為兒郎操盡了心的秦夫人; 也有假仁假義,與侄兒沆瀣一氣逼害小姐的侯氏。而作者精心刻劃的,是與主人公命運息息相關的柏玉霜、程玉梅、祁巧云、孫翠娥等人物形象。
柏玉霜,羅焜的未婚妻,是羅增平番行前與好友柏文蓮定下的。全書花大量篇幅專門寫她為不平命運而苦苦掙扎的事跡。她的性格正是在這抗爭中逐漸發展的。起初,聞得羅府兇信,又遭表兄欺凌,她只是想到了死; 在獵戶龍標家躲避了一段時間,不能不受到耿直豪爽的獵戶母子的影響,加之丫環的慫勇,她奮而出走了,女扮男裝,逃到鎮江,不料又差點遭色狼毒手,驚嚇成病,此時,她已不再是哭哭泣泣,而敢于與歹人同行,去找父親。生活教會了她,她這個生在深閨、長在繡幃中的弱女子居然也能識破歹人,成功地保護了自己;更有甚者,在歹人強力下,她奮起反抗,一怒之下打死了色狼。作者寫這個人物,也許想要告訴人們,弱女子要想不被惡勢力吃掉,只有象柏玉霜這樣奮起抗爭,同時,作者也許不愿意讓柏小姐順順當當地做羅焜的妻子,似乎經歷了這一番苦難,她才配得上做英雄的第一夫人。當然,柏玉霜的經歷,為豐滿故事情節,使情節曲折多姿、跌宕回環,起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程玉梅是羅焜在落難風蓮鎮時相識而又傾心相愛的女子,作為宦家千金,作者賦予她近乎十全十美的品質,使之能與羅焜匹配,她有著閉花羞月的天姿國色,詩書琴棋無所不能,更兼箭法非凡,武藝超群,才貌雙全,能文能武,對羅焜感情真摯,情意綿綿。在后來的平番戰斗中,沖鋒陷陣,立下汗馬功勞。這是一位出身豪門然而不甘身居深閨的巾幗英雄。
與柏玉霜、程玉梅不同,祁巧云出身貧寒,她一出場,便是富家子弟追逐欺凌的對象。初起,她也是聽任命運擺布,頂多是以死反抗,及至后來,她敢于當面怒斥,最后,在周圍眾英雄好漢行為的感召下,她也投入了戰斗。作者讓她得了仙法天機,為除奸平番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她的經歷,是生活在下層的貧苦女子成長的過程。作者最后讓她得了仙機,立下戰功,從而毫無愧色地躋身于貴夫人之列,實際上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
這三個女子形象,除了有貫穿、連接故事情節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成為羅焜形象的映襯的補色。從客觀上來看,作者讓我們看到了他的理想,從一個側面了解了當時婦女所處的地位,有著一定的歷史意義。
和以上三個人物形象不同,孫翠娥則頗具女強人風范。真不枉了她的外號“母大蟲”。在丈夫臥病時,也敢于赤手空拳地對付幾個為虎作倀、仗勢欺人的狗腿子; 當柏玉霜為好色子弟糾纏難以脫身時,她見義勇為,挺身而出,代為“出嫁”,扮作新娘,一刀結果了為非作歹的惡徒; 在歷次征戰中,她的表現雖未特意寫出,但驍勇作戰的身姿,時時閃現在讀者眼前。這個江湖女強人的形象,使得全書反映社會更為豐滿。
小說還刻劃了一組眾公爺的群像。羅增的耿直,柏文蓮的無私,馬成龍的驍勇,程風的胸有城府,這些都強烈地反襯了權奸沈謙挾天子而欺天下,賣國求榮的丑惡嘴臉。更具特色的是,柏、馬后來也上了雞爪山,成為綠林好漢們的智囊和統帥。不再僅僅是官逼民反,壞官把好官也逼上了山,這反映了作者對弄權欺人的權奸們的強烈憎恨。
全書故事情節環環相和,波瀾橫出,不乏扣人心弦之處。發生一樁變故,引出一個人物,緊跟著又引出一段故事。大故事中套著小故事,小故事又補充著大故事,由一個小小故事推進情節的發展,顯示了本書一定的藝術價值。復仇故事中包裹著才子佳人的風流韻事,更給本書增添了情趣。
小說也存在著許多缺陷,其最大的缺陷便是落入俗套。首先,從故事的結構來看,故事的開頭介紹人物事件以及全書結尾人物命運的大團圓結局,便未脫當時傳奇、小說的巢臼,讀來令人生厭; 其次,從故事的展開來看,編造痕跡甚濃。而作者畢竟心虛,往往于露馬腳處來一段補漏洞的文字,使本書顯得庸贅。再次,從故事的內容看,作者遇到棘手之事,便插入迷信色彩很濃的天方夜譚式的描寫,如平番關鍵時刻,祁巧云得天書依仙機而行等例,不勝枚舉。凡有仙法顯靈、神秘人物出現,必是作者技窮之時。再次,從對其他作品的借鑒來看,作者有時完全是照套,有時甚至是照抄,如柏玉霜夜渡,祁子富獲救野豬林等。所有這些,也使我們借此一斑,而見清代小說、傳奇創作全豹。盡管如此,本書還是以它獨特的價值而不失為祖國文學寶庫中的財富。
上一篇:《禪真逸史》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糊涂世界》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