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異續編《貪刻受愚》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一富人最貪刻,凡租伊田地耕種者,[1]必先與伊銀一百二百兩不等,名曰壓莊,恐少租則將此銀扣抵。更佃之日,原銀退還,惟不加利。蓋佃戶圖得田耕,而富人則得租之外,兼得利銀也。壓莊之外,又有所謂上莊銀者,或一十二十兩,如弟子見師長用贄敬然,[2]否則亦不得田耕。但佃戶二三年,必尋故更換,冀另得上莊銀耳。有佃戶某甫耕二年,[3]伊忽換人。妻怨曰:“稔之若田,不得久耕,何苦徒費上莊?”某曰:“雖費上莊,壓莊自在,寧不能別謀乎?但行則行矣,必欲至若家,饜若酒肉而后快。[4]”妻曰:“若平日滴水不肯與人飲,焉有酒肉與汝?”曰:“我自有處。[5]汝收拾先行,我往若家去矣。”比至富人一見,即怒形于色曰:“汝何尚未移去,來至我家何為?豈敢有意抗拒耶?”某曰:“不敢,闔家已經移去,所以來此者,一則辭行,一則有善事奉報耳。”富人和顏問曰:“有何喜事?”曰:“昨于二更時始寢,正在欲寐未寐間,因思黎明即當起行,園中尚有蘿卜未拔,遂用鐵鋤挖取。鋤甫入土,鏗然有聲,乃一銅盤。揭開視之,下一大甕,甕內悉屬白銀。此非喜事而何?”曰: “此汝福命,汝自取之,何為報我?”曰:“銀上悉鐫翁名,我何敢取!”富人聞言,不覺喜形于色,命家中出酒肴對酌。戲問曰:“汝豈絲毫未取乎?”曰:“實不敢欺,當見銀可愛,已取一錠矣。[6]”富人默忖曰:“信哉是人,非特見銀不隱,即取銀亦不稍諱。于是命家中,更換美酒,另出佳肴,殷勤相勸。某已不勝酒,告辭。止之,復戲問曰:“度汝必不止取一錠。”曰:“雖知為翁物,奈愛心難割,當欲再取,不意賤內忽伸足,將我驚醒,至今猶怏怏焉。”曰:“然則汝所言皆夢耶?”曰:“然,翁猶以為實耶?”富人不禁拍案大怒,責其欺己。某乘醉踉蹌出門去。
富人惟以事事皆為己所實有,故不惜機詐營謀,不知刻薄成家,理無久享,轉眼間將歸于烏有,與某之夢中所見何異哉?是某之所述見銀取銀,不啻晨鐘暮鼓,[7]其如喚不醒何!
【注釋】 [1]伊:他。 [2]贄敬:專指送給老師的禮物。贄:古人初次求見時所送的禮物。 [3]某甫:某位男子。甫:古代男子的美稱。 [4]饜(yan):飽食。 [5]處:安排,辦法。[6]錠:量詞,為金銀等的計量單位,重五兩或十兩。 [7]不啻(chi):無異于。晨鐘暮鼓:寺廟中用以報時的早晚鐘鼓,這里用以比喻令人警悟的事情。
【譯文】 一個財主為人無比貪婪刻薄,凡是租種他的土地的人,必須先交給他一百二百兩不等的銀子,美其名曰“壓莊”。他是擔心佃農少交租糧而用這些銀子扣除抵押,而佃農要更換租地,那些銀子可以退還,但是唯獨不給利息。佃農們為了得到田地耕種,而財主則除了獲得租糧而外,還能白賺別人的利錢。壓莊之外,還有所謂的“莊銀”,有的十兩,有的二十兩,就像學生見老師送上的禮品一樣,不這樣就沒有地種。然而佃戶種上二三年,(財主)必定要尋找借口更換租地,這是企圖再得到一份上莊銀子罷了。有位莊稼漢租種耕地才兩年,那佃主忽然提出要換人。農家妻子埋怨說:“我們已經熟悉這塊地的習性了,然而又不能長期種下去,(如此說來)何苦當初白白破費那上莊銀呢?”莊稼漢說:“我們雖然花費了上莊,但那壓莊還在,難道我們不能另找門路嗎?不過走是要走的,但一定要到他家去,飽餐一頓酒肉佳肴之后才痛快。”妻子說:“他平常連滴水都不肯給別人喝,怎么會給你酒肉吃?”漢子說:“我自有安排。你收拾好東西先走,我到他家去了。”等到來到那兒時,財主一見是他,馬上滿臉怒容地說:“你為什么還沒有搬走,到我家里來干什么,難道你敢有意對抗我嗎?”漢子說:“我哪里敢呢,我的全家已經搬走了,我之所以到這里來,一是向你辭行,一是有喜事向你報告。”財主臉上的怒容消失了,微笑著說:“有什么喜事啊?”漢子說:“昨天晚上二更時分我才睡下,正在似睡非睡的時候,因為想起明天一早要離開,菜園里還有蘿卜沒有拔,于是用鐵鋤去挖。鋤頭剛入土,聽到撞擊聲,原來是一個銅盤。打開來一看下面有個大甕,甕里全是銀子。這不是喜事是什么?”財主說:“這是你的福分,你自己拿去吧,為什么要告訴我?”
漢子說:“銀子上都鐫刻著你的名字,我怎么敢拿呢?”財主聽他這一說,止不住喜上眉稍,吩咐家人擺置酒肉與莊稼人共飲。又裝模作樣地問道:“你難道一點也沒拿嗎?”莊稼人說:“我實在不敢騙你,當初我看到銀子非常喜歡,已經拿了一錠了。”財主想了想說:“你這個人太誠實了,非但發現了銀子不自己藏起來,即使取了一點也不隱瞞。”于是吩咐家人再換好酒,再做美味佳肴,殷勤招待,頻頻對酒。莊稼人酒足飯飽,起身告辭。財主留住他,又半真半假地問:“我估計你一定不止拿了一錠銀子。”漢子說:“我雖然知道是你的東西,但是無奈按捺不住愛財之心,正想再拿的時候,不料我內人忽然伸腳,把我驚醒,到現在我還迷迷糊糊呢。”財主問:“這么說這剛才講的都是夢了?”漢子答道:“是的,你還以為是真事嗎?”財主氣得怒火中燒,拍桌子砸板凳,大罵莊稼人欺騙了自己。而那漢子卻乘著醉意踉踉蹌蹌地走出門去了。
有錢的人總認為于己有利的事都是存在的,所以不惜巧取豪奪,殊不知靠榨取別人積累起來的財富,從公理上講是不會享用長久的,轉眼之間就會化為烏有,這與那位莊稼人夢中所見到的有什么兩樣呢?這位漢子所說的見銀取銀的夢話,無異于晨鐘暮鼓那樣的警語,它為什么喚不醒那些貪圖別人錢財的人呢?
【總案】 小說作者刻畫人物是頗見功力的,特別是對財主的心理活動的展現更為出色。既沒有大段的獨白,又沒有冗長的客觀敘述,而是通過人物的細小言行,透視其復雜的心理變化,層層推進,一波三折而搖曳多姿,最后才以他好夢難圓、“拍案大怒”而收束,讓人不禁捧腹噴飯,那調侃詼諧的意味仍悠悠不盡。
朱曉晨
上一篇:覓燈因話《貞烈墓記》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集異記《賈人妻》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