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異記《王維》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王維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1]性嫻音律,妙能琵琶,游歷諸貴之間,尤為岐王之所眷重。[2]時進士張九皋,聲稱籍甚,客有出入于公主之門者,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試官,令以九皋為解頭。[3]維方將應舉,具其事言于岐王,仍求庇借。[4]岐王曰:“貴主之強,不可力爭。吾為子畫焉。[5]子之舊詩清越者,可錄十篇;琵琶之新聲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當詣此。”維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謂曰:“子以文士,請謁貴主,何門可見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維曰:“謹奉命。”岐王則出錦繡衣服,鮮華奇異,遣維衣之;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貴主出內,故攜酒樂奉燕。[6]”即令張筵。諸伶旅進。維妙年潔白,風姿都美,立于前行。公主顧之,謂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獨奏新曲,聲調哀切,滿座動容。公主自詢曰:“此曲何名?”維起曰:“號《郁輪袍》。”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詞學,無出其右。[7]”公主尤異之,則曰:“子有所為文乎?”維即出獻懷中詩卷。公主覽讀,驚駭曰:“皆我素所誦習者。常謂古人佳作,乃子之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維風流蘊藉,語言諧戲,大為諸貴之所欽矚。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為解頭,誠為國華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應舉?”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薦,義不就試,然已承貴主論托張九皋矣。”公主笑曰:“何預兒事,本為他人所托。”顧謂維曰:“子誠取解,當為子力。”維起謙謝。公主則召試官至第,遣宮婢傳教。維遂作解頭而一舉登第矣。及為太樂丞,為伶人舞《黃師子》,坐出官。[8]《黃師子》者,非一人不舞也。天寶末,祿山初陷西京,維及鄭虔、張通等皆處賊庭。[9]洎克復,俱囚于宣陽里楊國忠舊宅,崔圓因召于私第,令畫數壁。當時皆以圓勛貴無二,望其救解,故運思精巧,頗絕其藝。[10]后由此事,皆從寬典;至于貶黜,亦獲善地。今崇義里竇丞相易直私第,即圓舊宅也,畫尚在焉。[11]維累為給事中。祿山授以偽官。及賊平,兄縉為北都副留守,請以己官爵贖之。[12]由是免死。累為尚書右丞。于藍田置別業,留心釋典焉。[13]
【注釋】 [1]王維(701—761):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曾任監察御史,給事中等,晚年官至尚書右丞,后世稱他為“王右丞”。唐代著名詩人、畫家。弱冠:古時男子二十歲成人,行加冠禮,故以“弱冠”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齡。 [2]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3]進士:意即貢舉的人才。始見于《禮記·王制》。唐代科目中以進士科為最重要。歷代相沿以進士為入仕資格首選。明清均以舉人經會試考中者為貢士,由貢士經殿試賜出身者為進士。公主:即太平公主,唐高宗的女兒,武則天生,參加宮庭斗爭,設謀清除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又助玄宗誅殺韋氏集團,聲勢顯赫,后因企圖廢黜玄宗,被賜死。解頭:科舉時代鄉試第一名稱為解頭。 [4]庇(bi幣)借:庇護幫助。 [5]畫:同“劃”,謀劃。 [6]出內:從皇宮大內出來。燕:同“宴”。 [7]無出其右:古時以右為尊,故稱所重者為右,即說沒有能超過他的。 [8]太樂丞:太東署的副長官。按,太樂署主管國家祭祀和皇家樂奏、樂工等。舞《黃師子》:師子,同獅子。舞《黃師子》即作獅子舞。這是唐皇帝宴會時專用的一種舞樂,一邊唱,一邊舞。坐出官:因獲罪而免官。坐,因犯罪而受到處分。 [9]處賊庭:安祿山陷長安,王維沒有走脫,被安祿山強迫做官,所以說處賊庭。 [10]絕其藝:發揮自己的藝術創造才能到極度。[11]竇丞相易直:即竇易直。憲宗時曾任戶部侍郎同平章事(丞相),故稱竇丞相易直。 [12]北都:太原。 [13]藍田:縣名,今陜西藍田縣。釋典:佛家經典。
【譯文】 尚書右丞王維青年時代,寫的文章就很有名氣。他熟悉音樂,尤其擅長彈琵琶。他同權貴豪門交游,很受岐王的器重。當時進士張九皋,名氣很大。他的好友經常同太平公主往來,為其托公主屬下的邑司(為公主理財的官員)寫信給京城的考官,要求把張九皋錄取為解元。王維正要參加科舉考試,把這件事告訴了岐王,并請求庇護幫助。岐王說:“公主的勢力很強大,沒法同她力爭。我為你謀劃。你可從舊的詩作中選出十篇出類拔萃的,再準備一首新作的哀怨的琵琶曲,過五天后再到這里找我。”王維遵照岐王的吩咐,按期來到岐王這里。岐王說:“你以文人的身份,要拜見公主,能有什么門路見到?你能按照我教的去做嗎?”王維說:“恭敬從命。”岐王拿出新鮮奇異的綿繡衣服讓王維穿上;同時讓王維帶上琵琶一起來到公主的府第。岐王進去說:“得知公主從皇宮里出來,所以帶著酒和樂侍奉公主飲宴。”公主傳令擺宴,許多藝人一同進來。王維年少,皮膚白晳,風度翩翩,排在前行。公主看著他問岐王:“這是什么人?”岐王回答說:“是個精通音律的人。”就叫王維獨奏新曲,聲調哀切,滿座動容。公主不禁自問:“這叫什么曲子?”王維站起來答:“叫《郁輪袍》。”公主極為贊賞。岐王乘機說:“這個人不但精通音律,而且詩詞學問也沒有超過他的。”公主更加驚奇,就問王維:“有寫出的詩篇嗎?”王維連忙從懷中取出詩卷獻上。公主迅速看了一遍,不覺大吃一驚,說:“這些詩都是我平時經常吟誦的,原以為都是古人的佳作,誰想到都是你這個青年作的呢?”立即讓王維更換衣服,坐在貴賓席上。王維風流含蓄寬容,語言機智詼諧,權貴們都向他投去欽佩的目光。岐王乘機說:“若是今年京都考試讓這個青年高中解元,實在是國家的光彩呀!”公主說:“怎么不派他去應試呢?”岐王說:“這個青年不以第一名被保舉,就決不參加考試。聽說公主已推薦張九皋為第一名了。”公主笑著說:“不關我什么事,也是旁人托付的。”公主回過頭來對王維說:“你若真想考中解元,我可以為你出點力。”王維站起來謙謝了一番。公主就召考官到府中,讓宮女轉達了自己的意圖。于是王維一舉登第成了解元。到后來王維做了太樂署的副長官,一次因為讓藝人演《黃師子》舞獲罪免去官職,像《黃師子》這種舞樂,僅只皇帝在座時才能用。天寶末年,安祿山剛攻陷長安,王維和鄭虔、張通等都被強迫做了官,等到收復長安后,他們都被囚在宣陽里楊國忠舊宅里。崔圓把王維等召到私人府第,讓在一些墻上畫了些壁畫。當時崔圓功高位重,盼望他能解救他們,所以精心構思,盡量發揮自己的本領。后來因為這事的原因,他們得到了寬大處理,降級外放也到了個比較好的地方。現在崇義里竇丞相易直的府第,就是原來崔圓的府第,壁畫還存在那里。安史之亂前王維的官至給事中。安祿山授了王維偽職,等到叛亂平定后,他的兄長王縉任北都副留守,請求削去自己的官爵來贖王維的罪,因此免除死罪,接著任尚書右丞。在藍田縣購置了別墅,研究佛家經典。
【總案】 本文通過王維依靠岐王和太平公主的勢力一舉登第的故事,暴露了封建社會權貴操縱一切的腐朽專制現象和科舉制度的弊病。歷史上的王維,行為磊落,氣節耿然,史書上并沒有夤緣權貴的記載。本篇所寫的并不是歷史上的事實,或是出于作者的虛構,或是摭拾當時的傳聞。但以王維為主人公,一個才華橫溢、負有盛名的詩人,為了科舉及第,也不得不找門路,拉關系,這就增強了對封建權貴和科舉制度的批判力量。這篇傳奇故事一直被后代作為典故流傳至今,明清戲曲家據此改編的雜劇就有三種之多,而且都以琵琶曲《郁輪袍》命名。
趙欽全
上一篇:集異記《王積薪》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虞初新志《王翠翹傳》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