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半山看桃·馬曰璐
山光焰焰映明霞,燕子低飛掠酒家。
紅影到溪流不去,始知春水戀桃花。
在清代眾多的桃花詩中,這一首頗具特色,構思新穎,想像別致。但這一切都非花樣翻新所致,而是來自詩人內心的體悟,所以詩中透露出一種內在的韻味。
第一句為總寫。游客來游山,總要先對山上遠望一番,詩人也是如此。此時半山上桃花盛開,如云似霧,詩人用“焰焰”形容,表現其紅得耀眼,像火焰一樣。從山下看去,就像是彩霞降到了山腰,又像是桃花開到了天上,桃花與明霞紅成了一片。這句總寫很富表現力。
第二句寫路邊的景色,從側面烘托春天的氣息。半山是一處風景勝地,一路上少不了酒家成排,引人注目。詩人看到燕子正成雙成對地低飛斜掠,擦過酒旗,又鉆入綠樹叢中,翻飛中充滿了對春天的喜悅。如果說前一句是靜態描寫的話,那么這一句就注入了運動和活力,給山區的春天增添了活潑的氣氛。
三、四句再返回來寫桃花,緊扣題目。步入山中,詩人已置身于桃林之間。腳下是清澈如鏡的溪水,身前身后唯有鮮花圍伴,“芳華鮮美,落英繽紛”。這時詩人一低頭,無意中見到了水中的花影。面對流水潺潺,花影微動,剎那間他似乎有所領悟,好像發現了一個新奇的奧秘,你看,溪水流走了所有的漂浮物,甚至帶走了時間和春光,但是花影卻依然如故,沒有流去,這不說明溪水留戀桃花嗎?詩人此時已天真到了審美的高度,物理上的常識不起作用了,有的只是幻想,滲和著內心的體驗。戀桃花的其實不是溪水,正是詩人自己,他把自身的感受投射到了溪水當中,所以才會生出如此妙悟。這兩句詩純以情勝,不關物理。然而再細體會,真的不關物理嗎?春天萬物本來皆浸滿了春的氣息,彼此間豈無相通相應之理?綠水和紅花在同一個季節才會出現,它們相依而存,自有相得之處,春天是一個和諧的整體,一個分不開的世界。所以詩人又是深中物理的。寫到此處,全詩已入悟境,無往不通,無往不妙。如果再三吟讀,你會覺得天趣無限,神韻卓絕。
上一篇:翁方綱《韓莊閘二首》原文翻譯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舒位《杭州關紀事》原文翻譯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