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行
樂府歌辭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長歌行》是一首樂府民歌,它仍保留著民間歌謠那種善用比興、語言通俗、生活態度積極向上的特點。詩的主旨在于揭示青春年少的珍貴,告誡人們應及時奮發,莫要蹉跎歲月,老大傷悲。
這首詩可分為三個層次:前六句一層,七、八兩句一層,結尾兩句一層。“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詩的開頭托物起興,前四句寫“春榮”,后兩句寫“秋枯”;前四句寫實,后兩句虛擬;前四句贊美陽春煙景,大塊文章,園葵青青,露浥花鮮,后兩句隱憂秋風乍至,黃葉亂飛。作者立足現在,面對將來,以“常恐”構連目前與日后,將春榮秋枯的自然規律通過形象的畫面揭示出來,而人生有少有老的感嘆也就包含在里面了。詩人對春天的贊美,就是對人的青春的歌頌;詩人對秋天的憂慮,也就是對人生晚景的擔心。這六句詩,語言通俗淺切,自然現象的描述背后隱含了一種深刻的“憂患意識”,而千年來,正是這種憂患意識,這種危機感促發了無數圣賢志士聞雞起舞,奮發向上。“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這兩句以江河東流,一去不復返來比喻人生無再少,時光如流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生命生生不息,但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現在就意味著失去將來,因為人生只是一個單行道。這兩句視覺形象十分闊大,而內在情思十分深沉,比喻貼切,蘊含哲理,中心思想越來越顯豁。在對自然山川種種運動變化現象的觀察基礎上,詩作最后提出了兩句至理名言:“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徒”,即“空”,白白地。這是人生的哲理,警世的通言。每個人都應當抓住現在,腳踏實地,在青春年華時加倍努力,充實自己,找到生活的支撐點,這樣,當人生的晚秋來臨,就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也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這兩句人生格言承上而來,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由自然到人生,水到渠成,發人深省。
這首詩造語平淡,用的都是當時口頭語,但仔細體味,就覺得意味深長。作者以“過來人”的身份娓娓而談,充滿感染力。詩的主旨在結尾二句,但作者的思想又不是赤裸裸地推出來,而是采用比興手法,從現實世界中掇取出富有美感的具體形象生發開去,寓教育于審美之中。
上一篇:范仲淹《岳陽樓記》原文及講解
下一篇:李寶嘉《制臺見洋人》原文及講解